尊干爱兵教育发扬尊干爱兵传统培养良好官兵关系授课目的:尊干爱兵、官兵一致是我军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军的官兵关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我军的尊干爱兵光荣传统,努力培养良好的官兵关系,自觉遵守革命军人的道德规范,加强部队内部团结,齐心协力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各项使命。授课提纲:尊干爱兵的现实意义正视官兵冲突客观存在尊干爱兵---要做到“三个坚持”兵尊干---入微体谅见真情干爱兵---尊重战士才能赢得战士授课内容:一、尊干爱兵的现实意义在实践中,我们有些同志甚至是一些领导干部,对尊干爱兵的观念模糊,感到官兵关系是基层部队的事情,存在与已无关思想。对此,必须明确,尊干爱兵作为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已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的基本规定,是每一个军人、每一个官兵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应尽的责任,上至将军,下至普通一兵,都必须身体力行地践行其根本精神和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尊干爱兵应该包含两个层面的关系:一个是“官”与“兵”的关系,要求干部要爱护士兵,士兵要尊重干部;另一个是领导与部属的关系,要求领导要关爱部属,部属要尊重和服从领导。这两层关系,都体现了尊干爱兵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因此,尊干爱兵不仅是基层官兵的事,更是领导干部应该模范带着实践的行为准则。第二,和谐非和和泥我们追求官兵关系的和睦、融恰,是以营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健康有序、安全稳定、战斗力强的和谐警营为前提的,这种和谐是团结、进步、健康、纯洁的关系,而非为稀泥式的“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中庸关系,那种在处理官兵关系中搞“卿卿我我”的所谓和睦、融恰,是与尊干爱兵的精神实质背道而驰的。第三、严管非无情“将不仁,则三军不亲”。我们在部队管理上强调要依法治警、从严治警,但这并不等于要忽视部队管理上的情感因素,而是要把坚持依法带兵与以情带兵结合起来。情感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部队官兵作为现实的人,同样需要关爱,需要体贴,需要友情,需要人情味儿。事实上,依法带兵与以情带兵是相辅相成的。越是依法从严管理部队,越要关注官兵的情感因素,越要主动做到以情感人。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更应当自觉地从增强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高度,把关注官兵的情感需求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无论是作决策还是抓落实,都要把官兵的情感需求充分考虑进去。第四,关爱非放纵爱是永恒的,但不是无限度的。部队有纪律,治警有纪律,治警有原则,不能片面地认为“放纵”式的“追捧”、“顺从”就是对战士的关爱,一讲以情带兵,便一味“捧”着顺着,有缺点不敢讲,有错误不敢批,事事不讲原则讲面子,当“好好先生”,这样往往会使部队的作风涣散,纪律松驰,管理松懈,甚至会酿成事故案件,贻害无穷!二、正视官兵冲突客观存在“事之至难,莫如知人”。官兵关系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体双方都是具有鲜活生命和人格尊严的人。是人就有思想,在我们部队这个大家庭里,有时候官兵在利益、意见、价值观、性格以及行为等诸多方面的不协调,就有可能导致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的不一致,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和冲突。干部的偏见:应该肯定,绝大多数基层带兵人能够正确对待士兵,但面对新的形势、会务和兵员状况,有的基层带兵人没有科学研究、准确把握士兵的特点,总是以怀疑和挑剔的眼光看待士兵。一是把士兵的觉悟看低了。现在的士兵通常都带着自己的打算入伍,带兵人不能因此认定他们缺乏基本觉悟。许多人放弃学习深造的机会,丢下持家尽孝的责任,离开舒适优越的家庭来当兵,本身就不容易,即使有点自己的小算盘,也应积极引导。至于把士兵想考学看成谋出路、把想学技术看成为个人致富打基础、把想入团入党看成捞取政治资本、把想立功授奖看成重个人名利等等,更是明显的偏见。二是把士兵的特点看偏了。有的带兵人把士兵的特点看成缺点,积极因素看成消极因素。比如把士兵的正当追求看成个人主义,把爱提意见看成“刺头兵”,把崇新求美看成“赶时髦”,把合理消费看成生活奢侈,把重情尽孝看成儿女情长,当然就越看越不顺眼,甚至产生不信任感。三是把士兵的能力看弱了。现在的士兵入伍前大多生活在宽松的环境中,不少人具有高中文化水平,有的甚至是大学生,有的打过工、经过商,见多识广,从警有目标,遇事有见解,处理问题时有自己的办法。但有的带兵人却看不到战士成熟的一面,忽视了他们的能力的特长,使战士展示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落空,因而产生了信任危机。战士的误解:有些士兵入伍前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信奉庸俗关系学,入伍后找熟人、拉关系、攀老乡,以期得到关照;有的士兵基于个人的社会阅历,对带兵人有戒心、不信任;有些士兵对军营期望过高,稍不如意就怨天尤人,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凡此种种,使不少士兵与带兵人心存隔膜,凡事都往歪处
尊干爱兵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