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的种植技术
红豆杉是红豆杉科植物的总称。红豆杉大约有 11 种,在全世界自然分布极
少,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寒温带及热带、亚热带高山地区,起源于古老的第
三纪,是第四世纪冰川后遗留下来的世界珍稀植物,已经被列为国家 I 级保护树
种。天然分布范围广,但多为星散生或块状分布[1];近年,红豆杉资源破坏严
重,数量呈下降趋势,作为珍稀树种,保护、培育扩大该树种资源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1 红豆杉的形态特征、生态学特征及其生物学特征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 30 米,胸径 30—100 厘米;树皮灰褐色、红褐色或暗褐色,裂
成条片脱离;大枝开展,一年生枝绿色或淡黄褐色、秋季变成绿黄色或淡红褐色,
二、三年生枝黄褐色、淡黄褐色或灰褐色;冬芽黄褐色、淡褐色或红褐色,有光
泽,芽鳞三角状卵形,背部无脊或有纵脊,脱落或少数存于小枝的基部。叶排列
成两例,条形,微弯或较直,长 1—3(多为 —)厘米,宽 2—4(多为 3)
毫米,上部微渐窄,先端常微急尖,稀急尖或渐尖,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
淡黄绿色,有两条气孔带,中脉带上有密生均匀而微小的圆形角质乳头装突起点,
常与气孔带同色,稀色较浅。雄球花淡黄色,雄蕊 8—14 枚,花药 4—8(多为
5-6)。种子生于杯状红色肉质的假种皮中,间或生于近膜质盘状的种托之上,常
呈卵圆形,上部渐窄,稀倒卵状,长 5-7 毫米,径 -5 毫米微扁或圆,上部常
具二钝棱脊,稀上部三角状具三条钝脊,先端有突起的短钝尖头,种脐近圆或宽
椭圆形,稀三角形。
生物学特征
红豆杉属植物是一类古老的植物类群,常绿乔木或灌木,是雌雄异株、
异花授粉植物。球花小,单生于叶腋内,早春开放;雄球花为具柄、基部
有鳞片。成头状,各有 6—14 枚盾状雄蕊,每~雄蕊有花药 4—9 个;雌球
花有一顶生的胚珠,基部托以盘状珠托,下部有苞片数枚;种子坚果状球
形,着生于红色肉质杯状假种皮中,种子当年成熟怕[2]。
生态学特征
红豆杉属植物只在排水良好的酸性灰棕壤、黄壤、黄棕壤上生长良好,是典
型的阴性树种,幼苗喜荫、忌晒,但是苗期环境过湿,可使幼苗感染立枯病。本
属植物多在林分中下层作为伴生树种,散生,基本无纯林存在,也极少有团块分
布[3];幼树和成树在冠层郁闭度 — 之间长势好,随郁闭度增加,长势
逐渐减弱[4]。其天然更新方式有种子繁殖和无性萌芽繁殖两种[5]。但由于该属
植物常散生于林中而导致的物种间隔,或花期不遇(雌雄异株、异花授粉),使其
传粉受精受阻,最终形成的种子数量极有限;加之其种子假种皮味甘甜可食,鸟
类、动物也取食[6--7],使残存种子数量更少。而且该属植物的种子呈坚果状,
种皮厚,处于深度休眠状态,自然状态下需要经过两冬一夏才能萌发,即使正常
萌发,形成的幼苗由于抗逆性差,成活率也很低。比较而言,萌芽繁殖成活率高
得多,能较好适应环境的变化[8]。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华中海拔 1000n 成 l 200m 以上的山地上部;华南、西南海拔
l500-3000m 的山地落叶阔叶林中;相对集中分布于地形较为复杂的横断山区和
四川盆地周边山地。该种种群密度低,多生长于针阔 2
红豆杉种植技术_红豆杉种植技术资料_红豆杉种植技术大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