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飞鸟:自由的灵魂——中国古代诗歌里的飞鸟意象.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诗人们常以鸟的自由飞翔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汉末《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以双飞的鸿鹄,比喻觅得知音的愿望;无名氏的古诗“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步出城东门》),诗人希望化身黄鹄,展翅飞越无法渡过的河水,飞因日夜思念的故乡。“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赠秀才入军》)是嵇康的名句,诗人的视线追随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鸿雁,随归鸿远去的,不仅仅是目光,也是他那渴望精神自由的心灵。他已化身为鸟,神游寥阔长空,达到一种超然玄远的境界——道家向往的逍遥的境界。“诗佛”王维“开轩临颖阳,卧视飞鸟没”(《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的诗句,与此意境相似。宋代文豪苏轼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自请放外任期间,则有“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水调歌头·快哉亭作》)的词句。他们在诗词中都没有直接描写自己的心境,但是从“卧视”“欹枕”之语中,我们可以体会他们内心的平静怡然。“没”是一个延续性的动作,表明诗人的目光追随飞鸟,看了很久,诗人精神的翅膀也许正随之自在地飞翔;飞鸟隐没天际,平淡无奇的现象中,体现着诗人与自由的那份和谐、认同之感。崇尚道家思想、追求精神自由的诗人向往隐迹江湖的生活,愿与悠闲自在的鸿鸟为友、忘却世间的争斗。陶渊明做官时甚至“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辞官回乡后,则以“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等诗句表现自己的耕读之乐。众鸟安居巢中,诗人爱其庐宇,人鸟之间有种幻化为一的感觉。历代表现人鸟和谐相处的诗句很多: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与。——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无机终日狎沙鸥,得意高吟景且幽。——李中《思九江旧居》诗人不仅与鸥鸟为友,还要与它们定下永远相守、忘怀世事的盟约。北宋黄庭坚的《登快阁》可以说是“盟鸥”诗中最著名的一首: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在处理完公事之后,诗人于傍晚时分登上快阁,落木千山、澄江映月的壮阔景色,让他生发出乘扁舟、弄长笛、归隐江湖的愿望。继他之后,南宋诗人屡有“盟鸥”之作: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姜夔《庆宫春》但这种能够跳出自身局限、与大化同一的境界,毕竟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芸芸众生有的是烦恼:他们为衣食生存而奔波,因战乱灾荒而漂泊……夕旧西下,薄暮冥冥,飞鸟纷纷返回故林的场景,触动了多少游子思乡的愁肠!在中国古诗中,飞鸟意象经常与乡愁主题联系在一起: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曹植《情诗》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乡。——《玉台新咏·艳歌行》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中,清泗与淮通。——苏轼《江城子·别徐州》翔鸟高飞云天,行士却羁于徭役;堂前燕子冬藏夏现,兄弟三人却漂泊异乡;入春以来,大雁飞回北方,出使南国的诗人却迟迟不能北返;苏轼将由徐州南下杭州,正与北飞的鸿雁背道而驰……飞鸟依物候变化自然而自由地来去,比照出人世间的无奈与辛酸。这类诗中最著名的

飞鸟:自由的灵魂——中国古代诗歌里的飞鸟意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t544455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