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地点:
纳木错
日多温泉
布达拉宫
旅游计划
交通
西藏的明珠——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英文译音:the Potala Palace)俗称“第二普陀山”,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
布达拉宫简介
布达拉宫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布达拉宫中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1961年,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的来历
传说这座辉煌的宫殿缘起于公元七世纪,当时西藏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被毁于战火,直至公元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建立噶丹颇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为西藏地方政教首领后,才开始了重建布达拉宫,时年为公元1645年。以后历代达赖又相继进行过扩建,于是布达拉宫就成了今天规模。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解空气。宫内的柱梁上有各种雕刻,墙壁上的彩色壁画面积有2500多平米。
建筑特色
布达拉宫的传说
西藏有个美丽的传说,
有位陌生老人在街头告诉一位男人,
你前世没有修足情道,落不了俗,
你的根必将落入西藏布达拉宫,
再次修行才能得到真爱。
他不相信。
他终于遇见了他的她,
却真的果如那位老人说的,
他上心了,她却不在意,
他努力了,她还是不上心。
他信了,去了西藏。
她后悔了,追着他去西藏,
他却已落发遁佛。
她便在布达拉宫匍匐做祷告,
一步一跪膝, 三步一叩头,
叩得满头满脸是鲜血,
跟盛开的玫瑰花一样灿烂。
他终被感动,跟随她回了尘世间。
布达拉宫的全景图
日多温泉简介
日多温泉[1]位于拉萨市东124公里的墨竹工卡县日多乡境内,日多温泉地热显示区呈东西走向,延伸约1000米,两侧高山相对高差达1200米,源于米拉山的墨竹曲至东向西流经。日多温泉在《西藏地热资源区划》中归属IV-36B优势资源地。,℃,可采的热能资源 194×104Kw。温泉的天然流量达40L/S,地表水温均在65℃以上,最高达83℃。日多温泉热矿水无臭无味,透明度为5,无肉眼可见物,水质明亮清澈。自溢热矿水中的活性元素成份:氟(F)、偏硼酸(HBO2)、偏硅酸(H2SiO3)偏砷酸(H3AsO4),锂(Li)五项指标达到国家医疗热矿泉水标准中规定的命名浓度。自治区国土资源厅2002年5月份组织专家对日多温泉评审。经综合评价:该温泉天然自溢热水符合国标GB13727-92医疗热矿泉水标准,命名为氟、硼、硅、砷、锂复合型医疗热矿水。
日多温泉“天然自溢”,历史悠久。
公元八世纪藏王赤松德赞时期,藏传佛经《五部遗教》记载:藏传佛教创始人莲花生大师亲临日多温泉修炼(莲花洞)沐浴加持。曾曰:“在此沐浴,能洗掉人以往的罪孽,净化人的灵魂,调节人的气血阴阳,治疗诸多疾病;常浴能使人拥有一颗慈善、宽容之心,令人心旷神怡,心想事成;能积人间功德,引发利他人之心,获来世佳运。”
拉萨7日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