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镇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发[2015]27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和《中共安徽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皖发[2016]17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5]70号),《安徽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工作方案(试行)》(皖宣字[2016]18号),《宿松县“戏曲进校园”活动工作方案(试行)》(松宣字[2016]54号)精神,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推动民族经典文化传承,拓宽学生学习艺术空间,打造校园文化教育特色,让传统文化经典在我校发扬光大。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紧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打造我校艺术教育特色,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营造浓厚的黄梅戏、文南词艺术氛围,为我县文化强县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二、实施原则1、教育性原则。坚持育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练,引领学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培养,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2、学习与欣赏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学生兴趣为动力,注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将戏剧曲艺学习和经典名段欣赏结合起来,在审美愉悦的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步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在普及戏剧曲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特长学生和有浓厚兴趣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戏剧曲艺表演水平。4、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原则。戏剧曲艺的知识普及要以校内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特长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实施“校团(剧团、协会)挂钩”、“校际联合”等模式,通过学生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专题讲座、示范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推进黄梅戏、文南词艺术教学和欣赏活动的开展三、目标任务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了解戏曲艺术的相关知识,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通过逐步推进的方式,使全校师生人人能够会唱规定的黄梅戏、文南词曲目,人人知道一些与黄梅戏、文南词相关的基本知识,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比较浓厚的黄梅戏、文南词艺术教育氛围。1、戏曲文化学习课程化。开设戏曲学习课程,将戏曲文化融入学校艺术课堂教学中,把戏曲文化作为学校艺术教育课程资源。2、戏曲文化学习普及化。营建校园戏曲学习氛围,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校园戏曲文化知识推广和宣传,让戏曲文化深入师生心中。3、戏曲文化学习常态化:戏曲文化推广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融入学生校园生活中。4、戏曲文化学习特色化:将“戏曲进校园”活动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成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办学品牌的特色。四、活动对象和要求全体教师及学生。1、我校“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对象都要学习《中国戏曲经典》中的相关戏曲文化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戏曲种类。争取人人都能传唱1―3首经典戏曲。2、学校制定有效的实施管理办法,保证活动的推进。学校教师和行政领导要带头融入活动
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