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山东省2013年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申报评审表
申报人姓名
李兴国
性别
男
职称职务
中学一级
数学教师
工作单位
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中学
联系电话
8281005
通讯地址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中学
邮编
257082
成果名称
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走向生活
成果形式
论文
成果简介
本人自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十余年来,在数学教学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出了一条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探索性教学的道路。自主、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提出课堂教学中推崇自主、倡导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并就如何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了见解,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教师借助合作学习小组,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实施全员参与的合作策略,充分体现新课程“自主、合作、参与”的核心理念。
原创性声明
本人承诺,申报评选的科研成果,是本人独立完成的作品,因抄袭或剽窃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本人自负。
申报人签名:
专家评审意见
一
审
二审
奖次
签名
奖次
签名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三
四
让生活走进数学
让数学走向生活
李兴国
东营区史口镇中学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时时引领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原型、抽象数学问题、建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在现实世界里有广泛的应用,数学课程的教学,就要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与生活既是和谐统一的,又是相互独立的。只有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教学,让数学知识走向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数学之美、数学中的实践之用,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关键词数学生活教学
翻开数学发展的历史,思索每一个数学结论的发现,打开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到,数学是从数数、测量等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中发展起来的。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故此,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 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数学与生活的理解:
一、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数学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生活中离开了数学,那将是一个空洞虚无的世界。在教学中,要时时引领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身边的数学”。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一般都能找到其“原型”,只有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和现实意义,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知识的“生活源”,才能激起学生探究的乐趣。
(一)、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原型
现行人教版数学教材非常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每一章的章前引言,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引出都呈现了与之有关的生活素材,使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让学生觉得是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即
“情知交融”。所以教学时可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创设情境,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背景,让学生感受生活经验数学化和数学经验生活化,体验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去观察认识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真谛与价值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常见的社会现象和熟悉的知识背景中导入,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海上日出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获得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减少了
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走向生活毕业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