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理科学 P- "IaS,lenc 2004,27(1 ),223 一224 2 23
中小学生对惩罚的心理感受研究’
孟万金介分
(中“”“科学研究所教师教*研究,,,北、100o8s) 畔自
摘要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巾小学生对惩罚的心理感受既有共性又有年级特色,惩Yl对学生的心理感受有一定效果,
,年龄越大学生对惩罚尤其是心理上的惩罚越反感,越感觉惩罚
无用
关健词侣中小学惩罚心理盛受
在第三位的人数,依此类推,最终得分最少的项目排在最前,
1 引言
表程度最重;反之,表程度最轻。选择类包括对他人受到惩
惩罚是一种针对个体某种特定行为施以痛苦刺激或剥罚的心理感受、对待惩罚的心理倾向、对惩罚效果的心理感
夺需要,以减少某种行为再次发生或制止某种行为与群体目受,要求被试从多项分级量表中选出符合自己认识的一项,
标不一致的管理手段[l] 。“如果错误的行为没有受到惩罚, 利用所选该项的百分比进行统计分析。为保证学生说实话,
或者教师放弃了对违规行为的惩罚,那么,惩罚在学生中的问卷不记名,并由陌生老师组织进行。
威信和作用将会降低,而且如果其他学生也注念到这种不连
贯性的话,那么更多的错误行为就有可能发生。"[21因而,惩 3 结果
罚被认为是激发学生良好行为和态度转变的一种有效方式。 3.[ 对自身受到惩罚的心理感受
然而,另有一派观点认为,任何类型的惩罚都会损害学生与受到惩罚后,学生的心理感受按常见程度由大到小依次
教师的关系,而且这种损害可能是永久性的[[ 5,惩罚只能使为:
学生排除某种不良反应而不能保证学生学会正确反应;学小学生:难过、害羞、自尊受损、害怕、失去自信、失去学
生受到了惩罚只是恤得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惩罚,因而避免习兴趣、愤怒、憎恨、生气;
此类行为再次发生,但他们可能不清楚究竞什么样的行为能初中生:难过、害羞、自尊受损、失去学习兴趣、害怕、生
避免惩罚[4,频繁的惩罚可能会加重学生对自己是弱者的认气、失去自信、愤怒、憎恨;
知,并使其产生习惯性的失败体验,从而损害自尊心,造成情高中生:难过、自尊受损、失去学习兴趣、生气、害羞、失
绪上的恐俱和焦虑,有损心理健康[51。可见,已有研究观点去自信、害怕、愤怒、僧恨。
莫衷一是,缺乏深人系统的实际调查和辩证分析。为此,本由上可见,在受到惩罚后,所有中小学生第一心理感受
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揭示目前不同年龄阶段中小学生对惩罚是难过。各阶段学生受处罚后的心理悲伤情绪首先指向自
的心理反应及其年龄特点和变化规律,为正确认识和合理运我(如难过、害羞、自薄受损、失去学习兴趣等)并且带有中
用惩罚手段,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供心理学依据。性,然后向指向自我以外发展(如愤怒、僧恨)并且带有敌对
性。比较而言,小学生与初中生的心理感受都表现出同等程
2 研究方法
度和次序的难过、害羞、自薄受损;但小学生比初中生更容易
2 ,1 被试引起害怕和失去自信,而初中生比小学生更易引起失去学习
从烟台经济开发区随机抽取 1000 名5 一4 一3 制(小学 5 兴趣和生气。高中生比初中生则更易引起自尊受损、失
中小学生对惩罚的心理感受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