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二高教学区景观命名方案(草案)学校楼名路名校区名的命名,不应成为孤立行为,只有将其纳入学校文化战略的总体架构中策划,才能与学校的文化性格融为一体,并彰显出本校的文化特征。由此,我们对学校建筑物、道路的命名,便以“崇文尚德揽月志,追求卓越育栋梁”为红线贯穿,弘扬“崇文尚德,追求卓越”的校训,力争形成我校的文化品牌。具体设计便是以此十四字组词、因字取义,力争“无一字无出处”,同时“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达到“凡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出”的效果。贯穿主线: 崇文尚德可致远追求卓越育栋梁释义:尚德崇文是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文化传统, 尚德崇文作为一种文化思想,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在蕴涵和精神特质。德,内涵“礼让”、“谦逊”、“友善”、“关怀”,此为内倾之德。它是建立在个性化的心理修为上的一种文化品质。德者,仁也。仁者,爱也。而仁爱又以谦让和与人和谐相处为基础。《论语·学而》日:“礼之用,和为贵。”指出“和”是礼的最为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和”是“礼”的内在基础,“礼”是“和”的外在表现。有“和”、有“礼”,是为德。在内倾之德的基础上,“德”还有一种外在形式,这便是儒家文化所倡导的“达则兼济”,“外圣而王”,治天下。明代的东林学人读书不忘国家,表现出他们对天下苍生的人文关怀,对开启未来事业的雄心大志。由此可见,“德”有三层重要含义:一是礼让、谦逊之德,有此之德,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求得与他者的和谐;二是友善、关怀之德,即以人文情怀,良善之心关怀他人,关注民生疾苦,关心百姓利益,在全社会营建一种互爱互助的和谐氛围;三是开拓、创新之德,即建构一种对事业、对民族、对国家、对人类未来发展的责任感,发挥个人的才智,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为社会争做贡献,在更高的社会进步的层面上追求新的和谐。崇文,文,文化、科学、技术,重教育、重科技、重文化、重创新,形成我们学校文化内涵。“尚德”与“崇文”,构成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内涵。立德、师贤,德才并修,方可达崇高卓越之境,屹立于世人之前。这也是一所学校应当崇尚的学术气氛。若师生皆修身有法,并有追求卓越、敢为天下先之风气,则不愁学校一日无名气,因必有一朝天下无人不识君。故以此二句十四字为基,设计我校主要楼名、路名。一、楼名崇文楼高二A部教学楼,《魏书·高祖纪下》:“国家虽崇文以怀九服,修武以寧八荒,然於习武之方,犹为未尽。”唐李暠《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诗:“偃武尧风接,崇文汉道恢。”此处崇尚文化,追求真知之意。尚德楼高二B部教学楼。尚德:《》,“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地势舒展,君子取法于地,以深厚的德行来成就事业)。“厚德”即广厚之德,犹如“大德”;大地具有广厚之德,气势厚实和顺,故能载生万物。与此相对应,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中华民族对于“道德”有着无比的崇敬。品德,是施教者和受教者必修的课程。只有每个人尚德,我们才可以形成善良、友好、互敬、互爱、互助的良好团队,我们才可以拥有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情操、和谐的个性。致远楼原电教楼名称出处:语出《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和“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另见诸葛亮《诫子书》“非宁静无以致远”。作为个人要“志远”,并能“致远”,一所学校同样需信念坚定、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开创未来。以此名体现我校在强化特色的基础上再创辉煌的高远
学校楼名路名校区名的命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