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摘要:在密斯职业生涯的最后作品——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中,密斯对克朗楼式的“盒子体系”进行了义无反顾的解体,将原本纠缠在一起的皮、骨、顶棚、基座等建构要素彻底离析出来,各归其位,并更加完美地契入匀质建构秩序,从而规避了盒子体系的固有顽疾。然而,匀质体系的先天特性决定了其间永远无法容纳柱、墙等厚度元素,这也是密斯一生建构探索的局限所在。 关键词:玻璃现代密斯国家美术馆新馆解体匀质秩序局限 我们反对一切审美方面的虚夸,教条和形式主义。 ——密斯·凡·德·罗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是现代建筑的先驱密斯·凡·德·罗所建,美术馆本身是一件钢与玻璃的雕塑,里面的陈列品有从印象派到德国表现主义、现实主义、立体主义的绘画作品,乃至亨利·摩尔等人的大型雕塑。在它的对面,柏林爱乐音乐厅金黄色的墙面和曲折和造型有如乐海中的扬起的风帆。 ①在建筑设计师中,惟有一人是年轻人也能捍卫的,这就是密斯·凡·德·罗。密斯从不过问政治,并且坚定地反对功能主义立场。没有人能指责密斯的住宅看来像是工厂。有两个因素使密斯被人们接受为可能的新建筑师。首先,他受到保守派的尊重,即使“为德意志文化斗争联盟”也不反对他。其次,他在……国家银行新楼的设计竞赛中取胜。评委都是一些老一辈的建筑师和银行界代表。 假如(可能是个很长的“假如”)密斯能够建造此楼,他的地位将得以稳固。国家银行有一项好的现代设计将满足人们对纪念性的新需要,而尤其甚者,它将向德国知识界和全世界证明,新德国并不是一心一意要毁灭近年来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艺术。 ——菲利普·约翰逊 “第三帝国之建筑”,《号角与猎犬》,1933年 ②建筑师以其空间形式来反映时代精神的。 ③60年代,美国已经全面接受现代建筑风格,密斯是这种风格的奠基人,因此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密斯主义”、“密斯派”,玻璃盒子、“少就是多”、包豪斯式的钢管家具或者巴塞罗那椅子成为标准语汇。密斯成为这个时期建筑界的神。和巴塞罗纳的德国馆相比,晚年的设计已经是在单纯的造型中寻找到归宿,他为新国家美术馆设计的是一个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切割的巨大正方。名字:20世纪艺术博物馆(theGalleryoftheTwentiethCentury),后来改称为“新国家艺术博物馆”(theNewNationalGallery)。 设计时间:1962-1967年 建造地点:德国柏林 城市的历史:柏林(德语:Berlin),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维尔河流经该市。柏林市也是德国十六个联州州之一,因此也称为柏林州,和汉堡、不来梅三个城市同为德国的城市州。地理坐标:北纬52°,东经13° 创作者:在外国现代著名建筑师中,密斯·范·德·罗(1886年~1969年)成为一个建筑师的道路是比较少见的,他没有受过正规学校的建筑教育。他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在建筑实践中得来的。 ④密斯·范·德·罗出生在德国亚琛(Aachen)一个石匠的家中。他很小就帮助父亲打弄石料。上了两年学之后,到一家营造厂做学徒,干过建筑装饰的活计。19岁那年,密斯到柏林一个建筑师那里工作,又在木器设计师那里做学徒。21岁的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