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感悟园本教研——像关注孩子那样关注教师老师一样——园.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感悟园本教研——像关注孩子那样关注教师
作者:陈瑜单位:仓山实验幼儿园
文章摘要:
“园本教研活动”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让老师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研究。近1年来,在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过程中,笔者感悟到作为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要像关注孩子那样关注老师,像研究课堂那样研究园本教研活动。教研前关注老师们的“前经验”,找准“最近发展区”,教研中适宜地解读教师的行为、思想,及时地调整教研方案,让园本教研真正实现有效引领。
关键词:
园本教研观察沟通生成解读调整引领
问题的提出:
“园本教研活动”作为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已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与重视,它强调幼儿园作为一种学习型组织在教研活动中的整体作用。但我园在研究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园本教研的作用并不仅仅指向于和老师们共同解决某一教学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领其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在不断尝试着“走进”活动与“走进”孩子的过程中重塑老师们的教育观与课程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园本教研”是一项“授之以渔”的工作,因为教育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只有掌握了正确方法的人才能在千变万化的教育问题面前游刃有余。
但“鱼”易得,而“渔”难求,面对着这样一群思想各异、水平各异、性格各异的老师,作为园本教研的组织者要通过怎样的解读、沟通、引导,才能让大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那些好的研究方法、科学的教育理念渐渐地直根于心中,再转化成为自然的教育行为,实现园本教研的最终目标呢?
带着这些思考,我园于2006年向省普教室申请立项了“在园本化的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一课题,并借助“整合观下幼儿园数学教育指导策略的研究”这一园本课题为研究载体,开展了以课题为引领的“研究型教研活动”。老师们从最初大而泛的就课说课,到逐渐将研究的目光转向过程、转向幼儿,我们的园本教研也和孩子们的科学探究一样,需要一个“试误”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像研究孩子一样去研究老师,像研究如何上好每一堂课一样去研究每一场的园本教研活动,于是在摸索中我们慢慢发现——“老师”与“幼儿”、“教研”与“课堂”其实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教研前——观察、沟通、生成
正如上课前老师们会反复思量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是适宜自己班上的孩子一样,开展教研活动前,组织者也应关注教研的适宜性。只有找准适宜的问题、适宜的内容、适宜的目标,做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才能谈及教研的有效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入观察、平等沟通、有效生成是教研前的必备工作。
1、关于观察与沟通——教研也需“前经验”。
我们常说教育的适宜性一定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幼儿“前经验”的基础上的,而教研的适宜性也恰恰需要这一点。只有在深入一线,认真观察与分析老师教育行为的现状与缺失;平等对话,让老师说出自己的困惑与期望后,组织者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效生成基于实践的“真问题”,将老师真正吸引到教研中来,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
特别是像我园开展的这种以课题为引领的“研究型教研”,更要遵循这样的原则,才能在长时间的问题研究中不断激发老师们的研究兴趣与热情,而不至于产生“审美疲劳”。就在2006年底,我园的省级立项课题“幼儿园科学与数学教育相整合的研究”圆满结题了,但在收获的同时我们也在进行新的延伸与思考,通过深入一线对

感悟园本教研——像关注孩子那样关注教师老师一样——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泥巴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