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代艺术格局中的具象雕塑刘国松前言:本文首先谈一下自己对“具象艺术”、“具象雕塑”的理解,从当代艺术界的一个观点作为反论点入手,即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应该顺应全球化的潮流,趋向抽象、装置、多媒体、行为……中西方艺术的融合,特别是西方现代诸艺术流派对中国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中国的艺术也应该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通过分析中国当代艺术的状态、具象的涵义及重要地位、当代艺术中具象雕塑领域所取得的成果来论证,得出我的论点,即:具象写实的创作思路并没有成为我们切入当代艺术的障碍。而恰恰相反,我们完全能用自己扎实的写实基础自由的表达当代人的观念,创造出属于我们当代的、最具中国身份的艺术。百年以来,中西文化的剧烈碰撞促成了今天的艺术现状。西方的生活方式及教育模式的引入、现实主义教学体系的确立,以及传统民族文化精神的自觉——即东方精神境界和审美理想的追求与全球化背景下以西方现代文明为主导的文化潮流的融合与交汇。艺术的全球化似乎成为不可逆转的态势。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该如何确立自己民族的、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艺术呢?是不是该反思一下我们的具象艺术呢?以下谈谈我对具象创作方式的理解,或许有些肤浅或者不成熟的看法,但毕竟从中我看到自己在慢慢进步。一、中国当代艺术的概况中国经历了以西运中和西洋艺术改良中国艺术到社会、文化艺术转型的实践,它更明确的表现为西洋艺术作为外来艺术在中国的移植,呈现出了不健康的“繁荣”景象。所谓的当代艺术,我认为最基本的有两点:其一是从历史学角度出发,指一个公认的“当代时段”。那么从时间上看,在“当代时段”中发生的艺术就是“当代艺术”。其二是从文化角度来看,最核心的问题是看艺术作品本身是否具备当代性。当代艺术的本质,应该是艺术家对当下急速变幻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及现实生活的其他方面,及时地作出自己独特的判断,并以艺术的形式进行表现与评判。当代艺术应该是艺术对当今现实世界的反映、呈现与批判。可见,具象表现的艺术和当代艺术之间并没有矛盾,是不是优秀的当代艺术,主要是看它能否反映当下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活。上世纪80年代中叶,西方的现代艺术早已走过半个多世纪,几近尾声,传统雕塑大受冲击,后现代粉墨登场,这是大背景。由于闭塞的原因,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传统雕塑,我提倡艺术创作呼唤良知的回归,讲究精神与品格的升华。所以尽管在这种“前卫”艺术几乎一统天下的背景下,我们的具象雕塑同样能够生存,并没有成为雕塑艺术发展的障碍,它成为当代人更为合适的自由的表达,传播艺术家思想的观念,所以能够焕发出他的独特的魅力。二、“具象”的内涵及重要地位几十年以来具象这个词已经频繁出现在造型艺术研究和艺术批评领域,如“具象艺术”、“具象表现”、“具象手法”、“抽象与具象之间”、以及“新具象”等。从使用情况看,“具象”一词多与抽象相对,意指具体形象,具体说是现实生活或大自然中具体存在的物象,具象艺术应当是指以这具体存在的物象为主题或描绘对象的艺术。“具象艺术家”(为了说明问题,暂且这么称呼)不愿放弃对具体物象的描绘,又在相当程度上表明了他们对传统的守望态度,也表明了他们在艺术多元新媒体和后现代思想层出不穷的今天,坚守具象艺术这一古老艺术实践方式的坚定立场。几千年来,具象艺术感染着艺术家和爱好艺术的人们,逐渐形成一种骨子里的“精神”。当代艺术的内涵在于它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传统艺
具象雕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