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和文化东亚社会福利模式的含义社会福利和文化——东亚社会福利模式的含义朴炳铉,2012-08-2413:25:17来源:《社会保障研究》2012年1期【内容提要】东亚国家虽然是以西欧国家的模式为基础发展而来,但实际在其社会福利发展路径和内容上与西欧却不尽相同。因为东亚国家依旧保持着以孝思想为基础的固有传统文化,如家长制度,家庭中心主义和共同体意识等。这些固有文化也反映在社会福利制度方面。所以正是这些固有文化使东亚的社会福利和西欧的有所区别。基于此,本研究将重点探究社会福利与文化的关系,观察与建立东亚社会福利模式相关实例,从而分析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关键词】社会福利文化东亚社会福利模式家庭中心主义孝思想共同体意识一、序论社会福利是世界共享的概念,不受政治理论、经济发展程度和固有文化的影响。也就是说,社会福利的产生和发展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现实。这也是主张社会福利的发展是现代社会中最大的共同事业的收敛理论家的有力论据。如此看来,比西欧国家发展滞后的东亚社会福利只是在模仿西欧的社会福利制度。东亚国家虽然是以西欧国家的模式为基础发展而来,但实际上在其社会福利发展路径和内容上与西欧却不尽相同。因为东亚国家依旧保持着以孝思想为基础的固有传统文化,如家长制度,家庭中心主义和共同体意识等。这些固有文化也反映在社会福利制度方面。所以正是这些固有文化,使东亚的社会福利和西欧的有所区别。基于此,本研究重点探究社会福利与文化的关系,观察与建立东亚社会福利模式相关实例,从而分析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本文欲将文化定义为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共有的价值。因为文化直接影响政策的制定,所以是比意识形态更重要的概念。首先,,然后逐一分析各种文化类型中社会福利产生的可能性。其次,将对韩国文化进行说明,结合第一部分的文化类型划分韩国文化。最后,结论部分将对开发以东亚文化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模式的研究提出建议。二、文化与社会福利(一),。文化理论家们将文化偏见定义为社会成员共有的价值与信念。文化偏见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又反过来影响人们的文化偏见。而文化则产生于此。(Douglas,1982a,1982b,1986;DouglasandWildvsky,1982;Wildavsky,1987,1987;Thompson,Ellis,andWildavsky,1990)Douglas在分析文化理论时导入了网格—集团(grid-group)的概念。“网格”是指个人的生活受外部约束的程度,属于社会制约层面。所以Wildavsky就将网格重新解释为制约(prescription)。这就意味着当制约程度大的时候,影响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定和因素就会增多,制约程度小的时候,影响个人的规定或因素就会减少,甚至不存在,而此时个人只对自身负责。“集团”是指个人对特定集团的归属程度。所以集团性就是个人的生活方式、习惯等被社会融合的程度。属于社会融合层面。Douglas如是解释了集团性:因为个人的生活受集团意识形态的影响,所以集团性越强,外部人员进入集团的难度就越大,会员与非会员,外部人与内部人的界限就越明显。集团性较强的社会中,存在集团偏见,所以个人如果脱离集团的话,会受到排斥或打击。但是集团性较弱的地方又很难建立人与人的联系,无法进行交流和交易。在文化理论中,通过上述网格—集团这两种层面的概念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价值,将文化归纳为了四种模式。为了归纳这四种文化模式,学者们将网格和集团制成了图形,将网格设定为竖直线,集团设定为水平线。所以在竖直线上,越往上表示对个人行为的制约规定越多,越往下表示制约越少。在水平线上,越往左表示集团归属感越弱,越往右表示集团归属感越强。所以将这两个层面概念的标准线交成直角制出图1,我们会得到四种生活样式,即(1)高网格、低集团;(2)高网格、高集团;(3)低网格、低集团;(4)低网格、高集团。高网格、低集团是一种集团界限不分明、有很多限制的宿命主义(fatalism)文化。在宿命主义文化中,人们的生活变化无常,无法预知;并且认为身边的其他人都对自己有威胁,不能信任。而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如何在这凶险的世上生存。宿命主义中也没有区分公与私。宿命文化中的社会是统治型的社会,人们的想法时常发生变化,他们十分不信任市场机制,并对为实现共同利益而建立共同体毫无信心。加之这些独立的人们并不通过市场或是国家来维持自身或是家人的生活,而是依靠个别有能力的人或是建立私人的关系网。所以,宿命主义是和平等主义完全相反的文化模式。高网格、高集团的集团界线比较明显,同时有很多限制的等级主义(hie
社会福利和文化东亚社会福利模式的含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