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3月7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3、指导学生书写词语。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清课文条理。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松花江上》 :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可举手提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多,也很有价值,有谁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呢?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二、初读指导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1)出示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哪些词语的意思你知道?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认真欣赏《松花江上》这首革命老歌。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指名预习的孩子回答。学生开展自学,学忆积累。烽火咽喉妄图凌晨伪军挑衅歼灭呐喊同仇敌忾奋起还击哭爹喊娘人仰马翻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可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学生根据上下文或词典上的解释,将词语意思讲清楚。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这里主要安排自主学习环节,突出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学习经验自主学习词语。在出示词语时,我有意将描写敌军与我军的词语罗列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联想,也为后面的复述作好准备。 :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三、指导写字四、作业(1)抄写词语(2)解释加点字同仇敌忾万籁俱寂众寡悬殊如火如荼猝不及防个别学生依次读自然段。学生试分段: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作业设计既然是为了检测学生对这些词语的掌握情况,更是为了授予学习字词的方法,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以体现“学为中心”的理念。书写中要关注“妄”字,容易多一点,还有“喉”,有的孩子会多一竖。作业中设计加点字的理解,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形成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板书设计:::3本教时为第2教时备课日期3月7日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一、第二段,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初步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第一、第二段,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
5-卢沟桥烽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