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完美的梦——儒家政治思想的乌托邦性格追求完美的梦——儒家政治思想的乌托邦性格142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追求完美的梦儒家政治思想的乌托邦性格国风(北京1741信箱,北京100176)提要:儒家思想学说曾被视为非常现实而缺乏超现实的哲学理性高度和政治理想根基,,,成为历代儒者批判现实和超脱现实的重要依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审慎的结论是:儒家政治思想主流具有相当浓厚的"超现实"成分,而不只是人们过去常常认定的"现实的人文主义".关键词:儒家;政治思想;鸟托邦;特点中图分类号:B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37(2007)04—0142一O5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看法中,儒家学说经常被视为一种务求实际,,当代许多重要的论说已有力地证明,儒家人生哲学所追求的最终理想是充分体现人的真实本性的人格(仁人,大丈夫或圣人).在现实的层面,这种人格的实践固须以社会约束性的道德("礼")为基础,但此一理想人格得以圆成的人性根据则是优先,,"现实主义"的标记不但无助,,现代学术研究所不断发掘,呈显的儒家思想,是一个复杂的,包含着许多分歧,"大同世界"的美景便最为一般人所习知:"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盛世存于远古,三代以下,则已退至"小康","据乱","升平","太平",,奇妙的是,,但在某些时刻,,普遍地溶入丁历代儒者的意识深处,——王安石与司马光之争,朱子与陈亮(同甫)之争,乃至晚清的恭亲王奕新与倭仁之争——"乌托邦"成分是中国政治思想的一个主要难题."乌托邦",它几乎和"理想"或"空想","乌托邦"的意义仍有与日常用法作一区分的必要."乌托邦":一是"子虚乌有的地方";一是"美好的地方".这两项涵义也是最为一般人所了解的"乌托邦"思想的意义;它代表一种对于"幸福"或"乐土"的简单,:"理想"的实现寄托于远古的"黄金时代",渺不可知但又必然来临的未来时刻,,"乌托邦"的涵义逐渐扩大,,"乌托邦"主要是指某种特殊思想的性质,,"乌托邦"究竟是意指那一类思想的性质呢?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定义:,但是,,乌托邦思想是一种绝对的,极端的,不可妥协的"理想主义",虽然这种"理想主义",乌托邦思想是指一种在原则上不可能实现的思想——它之所以不可能实现,则经常与其目标的完美性有关."乌托邦"是一种理想,但理想并不就是"乌托邦",;质言之,孔,?一言以蔽之,是"内圣外王","内圣外王"的意思是:"王"与"圣"之间存在着"迹本关系";圣和所以成其圣的心性本体是"本",理想的政治,社会秩序是"迹",两者之间存在着"由本显迹",儒家的
追求完美的梦——儒家政治思想的乌托邦性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