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申请人XXX、XXX关于确认调解协议的申请 确认调解协议案件.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6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申请人XXX、XXX关于确认调解协议的申请确认调解协议案件申请人XXX、XXX关于确认调解协议的申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津民调确字第60号确认决定书申请人XXX,男,**年**月**日出生,汉族,无固定职业,住津市市金鱼岭社区08076号。申请人XXX,男,**年**月**日出生,汉族,无固定职业,住津市市电力局宿舍。本院于2011年9月26日受理了申请人XXX、XXX关于确认调解协议的申请。本院依法指定审判人员审查此案,现已审查完毕。申请人XXX与XXX因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于2011年8月29日经津市市金鱼岭街道办事处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达成了如下调解协议:XXX于2011年10月25日一次性赔偿XXX树苗款900元。本院现依法确认上述协议有效。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调解协议的约定自觉履行义务。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本院申请强制执行。本决定书自即日起发生法律效力。(此页无正文)审判员于海燕二O一一年十月十一日书记员邓长颖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探析司法确认调解协议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探析作者:付建国发布时间:2011-03-0709:43:38人民调解是解决社会矛盾极其重要的方式之一,化双方干戈为玉帛,推进社会趋于更加和谐发展。尤其是当前我国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种利益冲突日益明显,社会矛盾也不断增多,更需要充分运用调解方式来化解社会矛盾,因此强化人民调解意义更加重大和深远。然而司法实践中,人民调解工作公信度不高,调解结果无保障力,调解人员非专化业等诸多原因致使人民调解出现了疲软,人民调解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正是针对这种情况,2009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201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以下简称《人民调解法》),使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政策参考,但二者的规定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具体程序的应用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来从事审判工作经验及当前法院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调解协议的性质、司法确认的范围及内容、确认的程序及司法救济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并提出一些具体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对司法实践能有所裨益。一、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所谓人民调解协议,就是指发生民事纠纷的当事人双方在第三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为解决民事纠纷而达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当事人双方签字或盖章的书面协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于2002年9月5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1条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2009年最高院的《若干意见》第8、9、10条增均对这种调解协议的性质作了规定,规定为民事合同性质。2010年的《人民调解法》第31条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这一条实际上也赋予了调解协议的性质为合同。综上所述,人民调解协议定性为民事合同性质无毋庸置疑,它实际上是对已经发生的争议达成的如何解决该争议的协议。这是它与《合同法》规定的15种有名合同的最大区别。但人民调解协议也同样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都是《合同法》所调整的合同,因此它没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力,仅具有确定力,一方当事人违约,另一方当事人不能以此为依据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种状况造成了人民调解工作被动的局面,不利于树立人民调解工作的威信,不利于人民调解工作的有效开展。这样的后果势必会导致大量的简单、无争议或争议不大的民间纠纷将会涌到法院去解决,势必增加国家司法资源的浪费和当事人的诉累及诉讼成本的额外支出,不得不说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二、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目的及意义为了加大化解社会矛盾力度,实现诉讼调解与非诉讼调解有机衔接,就必须克服人民调解组织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的效力局限性。因此,如何赋予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实现大调解格局有机衔接,成为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并且在实践中也有许多法院及政法单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操作不一,阻碍了人民调解工作的有效开展,不利于司法资源的合理化运用。在最高法院和全国人大代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本上,提出了可行性意见,即通过设置诉前司法确认程序来解决

申请人XXX、XXX关于确认调解协议的申请 确认调解协议案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ojun00001
  • 文件大小48 KB
  • 时间2019-09-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