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最苦与最乐》.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湖北省安陆市涢东学校初中部:刘万里、万丽教材分析:《最苦与最乐》是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阅读主题是“修身正己”,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有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学习这些课文能够加强学生的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此外,学习本单元侧重在理解和感悟,训练学生的略读能力,同时作为一篇自读课文,应继续练习圈点勾画及批注法。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梁启超先谈未尽责之苦,进而引出尽责任之乐,阐明了苦与乐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提出具体做法“人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论证思维有很强的严密性,富有说服力,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品格和价值追求。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接触议论文不多,对于议论文的形式及特点不太清楚,理清文章脉络不太容易;再加上学生对苦与乐的认识比较肤浅,要使学生理解苦乐与责任的关系较难,这是本文学习的两个障碍。但是,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再通过圈点的方式和交流讨论,应该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态度。教法学法:朗读法、批注法、讨论法、点拨法、品析法。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进一步训练圈点勾画。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3、联系实际,形成自己对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教学难点:学习略读的方法以及理解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互动导入:(一)多媒体出示“只当观众的人永远领不到金牌”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只当观众吗?生:不愿意师:好像不够自信。请自信地告诉我!(生答)再请愤怒地告诉我!师:请你们回答老师三个问题!看看你们会不会与人沟通交流?(1)同学们辛苦了!(2)同学们真可爱!(3)同学们请坐下!(二)引入新课:你们知道今天上哪一课吗?能猜到吗?猜猜看!二、合作自学,文本初探:(一)激趣初探::读过这篇文章吗?(请一位同学板书课题)同学们,你觉得最苦和最乐的事是什么呢?(短暂互动)《最苦与最乐》这篇文章可能写的什么?(生答)看来这节课咱们是来谈心的!既然谈心那我们就要敞开心扉轻松一些。:作者叫什么?认识吗?书本上有介绍吗?(幻灯片)……我这里有张他的真实照片,看他还留着的辫子,他在近代中国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这一课我们学些什么呢?咱们班学生中谁可以当家做主?请你谈谈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二)自学指导:师:大家需要读课文吗?该怎么读呢?如果采用精读,速度太慢;如果略读,可能理解不够。这样吧!有选择地速读课文,对于文章的精彩之处能引起共鸣的地方我们选择精读并做好圈点勾画,其他地方我们选择略读。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出示幻灯片展示学法指导)1、四人一组,推选两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在听的同时对文中重点词、句作圈点勾画。2、在小组内合作探究,每个组员至少向小组提出一个问题,互相质疑,互相解答。3、各组再把本组有价值的一两个问题集中到班内交流,看看你组提出的问题和老师预设的问题一致吗?讨论点拨,理解品味。(一)展示并点评各组的圈点勾画及所做的批注。(二)收集各组准备的问题。1、师:老师准备了三个问题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阅读效果,谁能猜一猜?猜到第一个的老师明天

《最苦与最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rl214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9-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