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和最乐
华研中学 徐敏
【根底知识精讲】教学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卸却(xiè) 监视(dū)
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
三、辨析下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阶段、两种状态、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所把握的有机联络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
2.文章语言既凝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
梁启超是中国颇有影响的大学者、思想家,他的远见卓识、深沉的思想文化修养,他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共同铸成了这种庄重的语言风格。本文的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语重心长。读起来使人感到句句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可以做得到的,,便是如今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视在后头。”
本文语言凝重,却轻盈自如。语言的灵敏表如今多种句式、多种表达方式、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例如:就句式而言,开头就运用了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后面有反问句“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除此还有陈述句和感慨句;有肯定句和否认句,有主动句和被动句。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有表达、有抒情。就论证方法而言,第1自然段用的是演绎论证方法中的选言证法,第2自然段用的是归纳论证,其他许多地方都用了引证法。单就引证而言,文章就用到了古语、俗语、名人名言,:引用“如释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好";引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引用“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时,作者用了“曾子还说哩”,一个“哩”字,可见其语言之轻灵之气。
排比是形成文章语言流畅之势的重要方法。本文中的排比方:“容许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行文的流畅不仅表如今句和句之间,而且也表如今段和段之间,表如今整篇。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用了“翻过来看”,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用了“然那么”进展过渡使各部分之间衔接非常严密。
本文语言的简洁在于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例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后的轻松愉快喜悦的心情,接着概括说“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作者的语言运用非常简练,容量很大,例如:“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可以使读者展开来联想到很多丰富的内容。
九、重点语句分析
1.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可以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如今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分析:这是个句式灵敏的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可以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如今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和广泛,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的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议论多么审慎。
2.然那么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分析:这一句虽然很短,但却有三层意思:a.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b.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和前面所说的“痛苦之后是快乐”似乎不一致;c.为什么这样呢?
3.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假设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分析:这句话中的“这个"指的是什么呢?根据上文看,前面说了“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所以,只理解为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不对的,所以这里的“这个”指的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十、课后习题解答
(一)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未尽责任),因为未尽责任会受良心的责备,并且无法逃避;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因为只有从痛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结论是:人生在世,必需要对家庭、社会、国家和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二)课文中的设问还有:“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然那么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
最苦与最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