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桓:执政新风与群众路线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共同学习、讨论一个题目——《执政新风与群众路线》。谈几个问题。
一、党的作风建设
狠抓作风建设是中央迈出了开创新局的坚实的一步。十八大闭幕不久,以的党中央、政治局,高度重视作风建设。这里面有一个突出的亮点,首先从自身做起,抓作风建设。为什么千头万绪把作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首先是一个历史经验的启示,中国共产党有一个传统,就是一贯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尤其是在党的事业发展的这种重要关头。
比较典型的事,1945年七大,当时通过了党的路线,要抗日战争取得胜利,通过这个路线怎么办呢?毛主席在七大作报告,就提出了“三个作风”。怎么完成党的路线呢?我们要有“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自我批评。这个非常经典的“三大作风。这个“三大作风”保证了七大路线的贯彻执行。然后民主革命胜利了。接着就是1949年建立新中在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快要成为执政党了,怎么办呢?毛主席又概括,“两个务必”。“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还有“艰苦奋斗”。所以关键时刻,作风显得更加重要。
“八项决定”它的意义、影响何在呢?“八项决定”突出是什么?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比如说会风、接待一切从简,勤俭节约,这个“八项决定”说的非常的明确具体。这个确实影响是很深远的。中央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树立了榜样。中国有这么一个传统,大家看这句话,“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尚能同甘苦,下能共安危。”这是明末清初之际,顾炎武说的。越王勾践如果住在山上,卧薪尝胆,那老百姓就跟你一块,不怕死,去战斗。“上能同甘苦,下能共安危。”就是领导者的率先垂范这种榜样的作用。对下边的老百姓影响和带动是特别大。所以“八项决定”公布几十天,各地都有一些跟进的措施。比如说北京市委,贯彻中央的决定精神,制定了《十五项规定》。更加结合北京的实际具有化,海淀也有相应的措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党心、民心为之一阵。一种新的气象,一种新的风气。长期以来这种积重难返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铺张浪费、大吃大喝,群众很反感的事情,包括基层干部很头疼的事大家都觉得这事很难解决。那么现在看到了希望。当然这只是一个开端。更深层次的一个问题是什么?以这个为契机,以“八项决定”为起点,进一步抓党的作风建设,贯彻群众路线。
二、党风的重要性
关键就是它实质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什么叫作风?简单的说作风就是党的世界观的一个外在的表现。就是党的世界观、党的性质、宗旨体现在广大党员的行动上,这种外在的显现就是作风。中国共产党大家都知道是先进的党,工人阶级先锋队,为人民服务是宗旨,那么这些东西体现在党组织、党员行动中就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就是作风。党的作风刚才说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自我批评,还有艰苦奋斗,而且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作风是外在的表现,党的性质宗旨,党的世界观是内在的根据。
作风建设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作风是执行党的路线的一个保证。作风像什么?像一个纽带把党和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为大家知道群众心中的党它不是一个抽象的、空洞的党。它都是一个具体的。它看共产党,总是看他身边的党组织、党员的这种行动。大家知道一句话“一个行动比一个纲领,一沓纲领还重要。”那群众认识共产党,往往是从他身边的党员、
姚桓:执政新风与群众路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