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作业成本法在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专业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作业成本法在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郭琦许晓华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宜昌,443002)
摘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保持并增强竞争优势,必须拥有一个有效的成本系统,支持帮助管理者寻求途径以改善企业经营效率,提高竞争力。而作业成本法则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能为企业进行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等提供准确成本信息的成本系统。
关键词:作业成本资源成本施工企业应用
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是西方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90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
作业成本法旨在弥补传统成本会计的缺陷,努力提供及时、准确、相关的成本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可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促使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这种成本体系中,成本的流动过程为资源成本转化为作业成本,作业成本再转化为产品成本(如图1所示)[1]。
产品
销售
消耗
作业
消耗
资源
获得
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
资源成本
转化
转化
图1 成本的流动过程
2 传统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计算的区别与比较
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采用多元化的制造费用分摊标准:在传统成本制度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是采用人工工时或机器台时,首先分摊到各个生产部门,再按生产部门确定费用分配率,将费用分配到产品成本中;在作业成本制度下,则先将制造费用或间接费用归于每一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然后再由每一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确定分配率,将费用分配到产品成本中(注:所谓成本库是指可以用同一项共同的成本动因进行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的单位)。
传统成本计算法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在间接费用项目较少、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对成本管理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是可行的。在高度自动化和JIT(Just-In-Time Production System,适时制生产系统)时代,直接人工在成本中的比例越来越小,间接费用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另外制造费用的构成也日益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倘若仍以日益减少的直接人工工时为基础来分配这些比例逐渐增大的间接费用,必然导致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进而引起成本控制失效,经营决策失误。作业成本计算法,由于对不同作业的间接成本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率进行分配,因此,它能够克服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成本扭曲问题,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对于正确分析作业成本、核算产品成本、进行资本支出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业成本法有很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优点就是它能促使管理人员想方设法进行成本控制[2]。一旦确认了某种产品消耗的间接成本产生的原因,那么管理人员就会从降低成本角度对各种间接成本进行重新评估,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以促使间接成本费用的降低。所以说,作业成本计算法不仅保证了成本计算的准确性,而且可促使企业有效地控制间接成本,不断降低产品成本。
3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条件及其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专业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薄荷牛奶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