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调研报告————————————————————————————————作者:————————————————————————————————日期: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调研报告一、项目实施的背景及目的在新的历史时期,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管理与评价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在以往的管理与评价机制愈来愈不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班主任反映:评价与管理脱节,只是急于应付,很难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教师反映:评价学生多,关注不过来,课堂、教师视野外的学生表现不好客观体现;学生反映:评价结果笼统,体现不出真实性、过程性,一刀切看不出个性,存在“失真”现象。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实施的目的是:以发展性教育为依托,以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养成、道德品质、公民素养、能力拓展、合作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和个性特长,让它成了学生管理的有力杠杆,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培养人、发展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二、基本做法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明确运作的总体思路:1、健全学生成长档案,完善学校评价方案:自新生入学之日始,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素质成长档案,并利用新生军训期间让辅导员带领学生学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学校规章制度、违规违纪处理规定等等,结束后并对其学习内容情况进行考试打分。真正让学生领会其内容实质,最后让学生了解个人素质成长档案将如实记录学生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各个方面的成长足迹,对学生大学阶段的综合素质情况做出科学的评价。2、重点关注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将“日常评价”、“期末评价”结果和学生本学期获得的标志性成果一并进行评价,即得出学生的“学期评价”结果。3、毕业班的学生以大学四年八个学期的“学期评价”结果分别按2:2:3:3比例计算,即得出学生的“毕业评价”结果。,即评价分数乘以70%(满分70分)+标志性成果分数×30%就得出学生的毕业综合素质分数。4、平常学生的评价结果分别以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并且在进行“学期评价”时,学校在保证“优秀”等级总体数量不超30%的基础上,可根据班级量化成绩的不同进行“优秀”比例进行分配,各班级可以根据各小组量化成绩的不同进行“优秀”比例的分配,对优秀的班级和小组优秀比例可以适当增加,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对促进班级之间和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的积极作用其次,确定操作办法与计算标准:1、道德素养学生日常平价分数的50%+期末(学生评、家长评、小组评、班级评价总和50%)×35%即可得出学生的道德素养分数。2、学习能力学生日常的考试等级(期中、期末得分和)×50%+(学生评、家长评、小组评、班级评价总和50%)×30%即可得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数。3、交流与合作学生日常评价分×50%+学生评、家长评、小组评、班级评价总和50%)×20%即可得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分数分数。(注意在期末评价中以上三项中学生自评占10%,小组评占30%,家长评占10%,班级评占50%)。4、运动与健康:5分;审美与表现:5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5分。5、各项评价结束后,班主任把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分数汇总即可。6、评价过程中使用分数,然后再按高分到低分排列好划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每班优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调研分析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