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堰桥实验小学胡文柱【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紧扣文本体会黄山松的“奇”,在提示的帮助下,背诵课文精彩段落。2、利用图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验理解“遒劲”“饱经风霜”“斜伸”“盘曲”等关键词语的意思。3、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展开联想”描写事物的方法,尝试运用。【重点难点】1、紧扣文本体会黄山松的“奇”。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展开联想”描写事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话题1、复习导入,回顾首段。2、引出话题:那么,黄山松到底奇在哪里?作者是怎么写出它们的“奇”的呢?二、研读重点,抓住特点,探究写法(一)整体感知,自识“奇”处1、默读第二自然段,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黄山松的“奇”,把它们划出来。2、把划出来的句子读给同桌听,试着读出你理解的“奇”来。(二)图文结合,体会“奇”处,探究写法1、学习“迎客松”交流一: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要点:枝干遒劲――外形特点重点理解:饱经风霜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生命力强(1)想象一下,迎客松会经历哪些磨难? (2)经历800多年的风吹雨打,普通的树可能早就伤痕累累,奄奄一息了。但迎客松(引读)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3)从这句话你能读出什么?――迎客松生命力很强。交流二: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要点:枝干斜伸――外形特点伸手迎客――展开联想(1)这是迎客松的奇特之处,由枝干斜伸,作者想到什么?(2)作者由迎客松枝干斜伸想到主人伸手迎客,也就是由眼前的景象想到与它相似的另一种景象,这是一种思维方法,叫联想。(3)通过这样的联想,作者想告诉我们,迎客松-----?交流三:如今,迎客松已经成为了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要点:黄山奇松——迎客松——黄山(1)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2)对啊,人们一提到黄山奇松,就想到——迎客松,因为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就代表着________________;一提到迎客松,就会想到什么地方?——黄山。因为迎客松的热情好客就象征着_____________。2学习“陪客松”交流要点:“绿色的巨人”--高
黄山奇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