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高考命题特点分析Ⅱ.2014命题方向预测Ⅲ.——过程、解释、方法①突出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各阶段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时代特征及其相互联系;中国近现代各时期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和影响,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世界主要国家民主制度确立、发展的背景及各自特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史实比较。同时体现了对学习过程的考查。②强调历史解释。由于高考命题坚持“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原则,蕴含重要信息的历史材料或文字叙述构成了试卷的主体。对能力的考查主要从阅读理解试题材料切入,以有效信息的提取、解读、整理及运用为基础,向其他各种能力的考查延伸。同时,对教材涉及的一些重要历史概念,特别是教材一带而过、学生理解不透的重要概念,以及与知识主干有关联的选修内容、初中教材叙述更为完整的内容等,试题往往从理解深度上要求更加到位。③注重史学思想和方法。这是近年高考命题日益关注的一个领域。主要是体现“整体史观”或“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及“新史学”等历史研究的理论体系和模式,运用“比较史学”“概念化史学”“计量史学”“心态史学”“结构史学”等方法分析和说明历史问题。体现了对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查。④关注与大学课程密切相关的内容。一是大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和学术热点问题以及科研前沿的成果(且是在政治上不太敏感的问题),近年日益重视经济和社会史的考查正是其突出体现;二是中学教科书中阐释片面、观点陈旧的内容,高考命题也会有意去颠覆;三是古今中外贯通,在学科体系和主干知识方面不同版本教材可以互补的内容。举例:1929-1933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平时是从意识形态角度说的经济学角度:有效需求不足、经济政策失误、证券投机过热角度看待举例:《南京条约》内容的理解一般只限于这样理解:割地赔款通商定税。换个角度看:第一条: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恰恰反映了英国人---,当时清朝政府轻易地放弃这些主权?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不了解国际法,并不认识这些条款损害国家主权的严重性,反以为有许多便利,不失为一种较公道的解决办法。如认为划定租界,可便于防范外人,对中国人的扰乱可以较少;而协定关税使得中国税收实际上比较以往还有所增加,:12道选择题2道主观题N道选做题(4选1)形式:所有题目基本上都有背景材料特点:综合性一道主观题为大跨度综合(25分)开放性一道主观题为开放性题目(12分)无参考答案,有评分标准远离教材选做题按选修模块命题(15分)但试题较少直接涉及选修教材内容。(全国文综卷的统计数据)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比例为58:42古代、近代、现代史的比例为31:39:30政治、经济、文化史的比例为35:42:23选做题旨在考查选修模块内容,但实际命题时试题极少直接涉及选修教材内容,有时反而更贴近必修内容,因此选修模块的考查在试卷中实际仅有10%左右,甚至更少。二20
拓宽视野 脚踏实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