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在朋友圈吐槽公司怎么办2016-08-20作者:经理人分享分类:新鲜干货小明发了个神曲给我,叫《感觉身体被掏空》,然后开始吐槽:“唉,现在的年轻人啊,都太娇气,动不动就感觉身体被掏空,想当年我创业的时候,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也没天天喊着被掏空啊,反倒是觉得越干越有劲……诶,老张,你们公司员工难道没有转发的?”我说没注意到。小明打趣我道:“是不是你的员工都把你屏蔽了?我公司的员工可是队形整齐,纷纷转发,甚至还有人@了我。”我仔细听了下这个神曲,歌词大意是:天天加班好辛苦,老板你没家人没生活吗,能不能收起匠人情怀和大饼,把下班时间还给我。也许是我的员工转发时都屏蔽了我,也许是消息太多它被淹没了,也许是我们公司环境就还不错呢 (笑)。无论是哪一种,我都觉得跟上时下年轻人的节奏,了解他们想什么、玩什么、喜欢什么就好,其它真的没必要反应过度,没什么可担心抱怨的。员工的朋友圈属于他自己作为公司的领导我会认为员工的朋友圈和口碑是公司的宝贵资源,但我并不认为它是属于公司的。朋友圈是员工的私人空间,尊重对方发布任何东西的权利,不要干涉员工的生活。况且这不过是一个正常的职场现象,有句台词说的好“即使最美好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 200 次离婚的念头,50 次掐死对方的冲动”,在企业中也是一样,即使是最忠诚的员工,对企业价值观认同度最高的员工,也曾无数次想过“老子不干了”或者有掐死自己的上司、老板的冲动。开放、包容是企业文化的新流行另外,如果我处在小明的状况,我倒是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这种现象的存在证明你的企业文化是开放的、包容的、允许员工自由表达的,这种文化氛围对于 85 后、90 后来说可能尤其重要。有个最直观的例子:最近奥运会上火起来的游泳队员傅园慧,虽然并没有拿到金牌,但因其不按常理出牌的率性回答,获得了大量的赞赏和喜欢。尤其当我们听惯了一些记者的标准式提问,习惯了很多运动员官方模板式的回答后,傅的这种自我肯定,自我欣赏,不装不演,不拔高,不悲情,让运动回归运动的精神,显得格外真实、可爱和可贵。率性而自我的表达对很多 60、70 年代的人而言是一种陌生的体验,曾经我们被教育付出与奉献,我们的文化是压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本性,需要每个不同的人戴上统一的面具,削足适履去适应那些违背我们内心的口号和倡议。所以当压抑已久的中国人面前,忽然间出现了傅园慧式的幽默和率性,忽然间听到了《感觉身体被掏空》这样夸张而用力的表达,不啻于为沉闷的生活服下一剂兴奋剂。开放、包容、崇尚自由表达是一种时下流行的新审美,也是新职场环境下企业文化流行的新方向。所以,若看到自己的员工都在转发这类吐槽上班的神曲或文章时,我的态度是: 第一是允许它的存在和发生,别玻璃心,别反应过度,没什么大不了的。第二要尊重人性,发现事物存在的意义。天主教教义中提出人有七宗原罪,其中一宗就是“懒惰”,趋利避害是所有动物的本能,我们天生就是不喜欢干活,我们的天性就是向往舒适逃避痛苦,经历痛苦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感觉被掏空”。拖着身体起床工作是痛苦的,节衣缩食挤地铁的北漂生活是痛苦的,跑步减肥健身是痛苦的……既然痛苦为什么我们还要去做这些事情呢?因为这一切痛苦背后的意义远远大于痛苦本身。因为我们想要生存,因为我们想在北京留下,因为我们想让自己变更好……当一件事的意义大于痛苦时,我们就会去做,我们称之为“痛并快乐着”。有些
员工在朋友圈吐槽公司怎么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