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博士说明书介绍感谢您购买 etrex(小博士)GPS 接收机(以下简称“小博士”)--我们不停努力的结果,为了可以使您的新型 GPS 接收机发挥最大的用途,并且了解所有的操作细节,您可以花些时间阅读一下本手册。手册由五部分组成:一、序言部分介绍了关于 GPS 系统和 GPS 接收机的基本知识。二、基本操作部分介绍了“小博士”的结构、按键和基本操作。三、主页面部分介绍了“小博士”四个主页面的概况。四、具体功能详述部分详细说明了“小博士”各种功能的使用细节。五、附录部分技术指标,相关附件等其他方面的信息。标准配置包括主机:1 台牵引绳索:1 根中文说明书:1 本本手册中,所有的按键名称将使用黑体字,所有的菜单选项将用“ ” 介绍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GPS)是美国从本世纪 70 年代开始研制,历时 20 年,耗资200 亿美元,于 1994 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经过近 10 年我国测绘等部门的使用表明,GPS 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的特点,赢得了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并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科,从而给测绘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改进,硬、软件的不断完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开拓,目前已遍及国民经济各种部门,并开始逐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GPS 系统的特点:1)全球,全天候工作:能为用户提供连续,实时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精密时间。不受天气的影响。2)定位精度高:单机定位精度优于 10 米,采用差分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和毫米级。3)功能多,应用广:随着人们对 GPS 认识的加深,GPS 不仅在测量、导航、测速、测时等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而且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GPS 发展历程GPS 实施计划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方案论证和初步设计阶段。从 1973 年到 1979 年,共发射了 4 颗试验卫星。研制了地面接收机及建立地面跟踪网。第二阶段为全面研制和试验阶段。从 1979 年到 1984 年,又陆续发射了 7 颗试验卫星,研制了各种用途接收机。实验表明,GPS 定位精度远远超过设计标准。第三阶段为实用组网阶段。1989 年 2 月 4 日第一颗 GPS 工作卫星发射成功,表明 GPS 系统进入工程建设阶段。1993 年底实用的 GPS 网即(21+3)GPS 星座已经建成,今后将根据计划更换失效的卫星。GPS 系统的组成GPS 由三个独立的部分组成:1 空间部分:21 颗工作卫星,3 颗备用卫星。2 地面支撑系统:1 个主控站,3 个注入站,5 个监测站。3 用户设备部分:接收 GPS 卫星发射信号,以获得必要的导航和定位信息,经数据处理,完成导航和定位工作。GPS 接收机硬件一般由主机、天线和电源组成。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就是用户设备部分。GPS 定位原理GPS 的基本定位原理是: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目前 GPS 系统提供的定位精度优于 10 米,为得到更高的定位精度,我们通常采用差分 GPS 技术:将一台GPS 接收机安置在基准站上进行观测。根据基准站已知精密坐标,计算出基准站到卫星的距离改正数,并由基准站实时将这一数据发送出去。用户接收机在进行 GPS 观测的同时,也接收到基准站发出的改正数,并对其定位结果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差分 GPS 分为两大类:伪距差分和载波相位差分。1)伪距差分原理这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差分。在基准站上,观测所有卫星,根据基准站已知坐标和各卫星的坐标,求出每颗卫星每一时刻到基准站的真实距离。再与测得的伪距比较,得出伪距改正数,将其传输至用户接收机,提高定位精度。这种差分,能得到米级定位精度,如沿海广泛使用的“信标差分”2)载波相位差分原理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又称 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即是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给用户接收机,进行求差解算坐标。载波相位差分可使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大量应用于需要高精度位置的领域。GPS 的广泛应用GPS 应用于导航主要是为船舶,汽车,飞机等运动物体进行定位导航。例如:船舶远洋导航和进港引水飞机航路引导和进场降落汽车自主导航地面车辆跟踪和城镇智能交通管理智能运输系统(its)车辆监控调度系统紧急救生个人旅游及野外探险个人通讯终端(与手机,pda,电子地图等集成一体)GPS 应用于授时校频电力,邮电,通讯等网络的时间同步准确时间的
小博士GPS说明书汇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