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第卷第期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年月.
试论《红楼梦中楹联、签语等意象的叙事功能
刘衍青
宁夏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宁夏同原
摘要: 《好了歌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体悟与理解,它在《红楼梦中担当着总纲的作用。作者不仅用大的事
件、脉络演绎着《好了歌》的思想意蕴,而且用细密、精巧却了无造作之迹的叙事文法暗示着它的内涵,如楹联、
签语,以及一些看似信手拈来,水到渠成的意象,也都在若隐若现之间,承担了暗叙与隐喻《好了歌中所蕴含的
佛道思想的作用。
关键词: 《红楼梦》;楹联;签语;《好了歌》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刘衍青一,女,甘肃庆阳人,文学硕士,宁夏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红楼梦》用细密、精巧却了无造作之迹的叙事文法演绎着作者对人生的体悟与理解,楹联、签语,以
及一些看似信手拈来,水到渠成的意象,也都在若隐若现之间,承担了暗叙与隐喻《好了歌》及其注中所
蕴含的佛道思想的作用。
一
、楹联
《红楼梦》中共出现了十三幅楹联包括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同。第一副对联是挂在“太虚幻境”四个
大字两旁:“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副对联以高度概括的哲理诗的语言,提醒读者读本书
应辨清什么是真的、有的,什么是假的、无的。更为重要的是此联寓意深刻,否定了当下功利、富贵、美色
等一切实际人生价值的意义,它们表面是“真”,是“有”,然而按照道家“反者道之动”的循环论思想,以
及佛家要求破除内在意志中的执,抹去“得意”的执的理论,“真”与“有”最终会化为“假”与“无”,归为虚
空,而“无心无住”、浑然不辨真假的混沌状态,即像婴儿一样无知无识,恰恰是人向本真生存状态的回
归。小说正是在这一哲理思想的引导下谋篇布局的。
真与假的比照,有与无的转换,在小说中首先是用欲写其衰先写其盛,欲写其冷先写其热的方法,因
而有可卿出殡与元春省亲两宗盛事,展现了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同时也用对联的方式作了映
证。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来到荣国府正堂看到了一副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象征性
地概括了这个历时百年的“钟鸣鼎食”之家的显赫与荣耀。然而“日月盈虚、烟霞变幻在其中矣。”】此
等繁盛如月圆与水满,接下来面临的将是亏缺与外溢之路。第十三同可卿托梦于风姐的话中第一次明
示“‘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常保的”。既然冥冥之中盛衰循环之理非人力所能改变,
那么真与假、有与无的落脚点为假与无,已是必然。
小说第二同,贾雨村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后,一日外出郊游,在一座额题为“智通寺”的门旁看到一副破
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回头”是佛教用语,原意为改悔以前所为,也喻彻悟、皈依。
如果将“身后有余”,仅仅理解为所聚之财在自己死后,足够养家之意,那么此联与《好了歌》中“世人都
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了”的意义如出一辙,其实“身后有余”又何
尝仅指“金银”,它涵盖人的所有欲望,尤其指功名富贵。寺名“智通”,火概是说对联中所说的人生道理只
有智者才能通悟。甄十隐、贾宝玉是作者肯定的智者,他们均在“身后有余”时“悬崖撒手”,而更多的,则
维普资讯
试论《红楼梦》中楹联、签语等意象的叙事功能.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