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听课心得
李明丽
2012年10月28日到11月1日,我参加了在烟台市举办的华东六省一市第十四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会议一共安排了15节课和专家的点评,受益匪浅,想法颇多,现简单的加以总结,和各位同事共享。
本次执教的15位教师来自六省一市,都是市级学科教学能手,但都比较年轻,基本在30岁上下,他们或幽默风趣,或严谨缜密,或青春逼人,或朴实亲切,或个性飞扬。从他们的课上和课后说课可以看出,他们都勇于实践,勤于反思,关爱尊重每一个孩子,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把微笑与耐心带进了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积极把握课堂中的生成因素,使课堂成为师生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使学习成为快乐的事情。
其中,来自上海松江的黄保香老师的一节四年级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课前的谈话环节,黄老师首先让孩子们检查了一下学具,然后问大家:“老师还带了一些学习单(出示手中的学习单,就是一沓练习纸),怎样知道够不够?”孩子们有的说数一数,有的说估计一下,有的说一人一张发下去,老师马上接过过话来,对啊,一人一张发下去,只要每个人手里有一张,那就说明学习单够啦,如果有的同学手里没有,那就说明学习单还不够。听到这里,我正在大略的翻看教案,忽然明白了,原来是为本节课要用到的一一对应做铺垫啊。我记得以为专家曾经说过,课前谈话有几个层次,能不动声色的和学习方法练习起来这就是最高层次了。
导入新课之后,出示例题:有一条路长100米,如果每隔五米在一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
黄老师先引领学生充分理解了题意:你知道了什么?每个五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你觉得应该在多少克呢?
接着老师问学生;100米有些长,怎样才能更好地研究呢?这样向学生渗透研究问题应该从比较简单的情况入手,发现规律,再运用规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学生有的说可以研究50米,有的说可以研究20米,有的说可以研究10米,师生共同商定研究20米的情况。
黄老师事先给每个小组的孩子准备了长长的纸条(代表20米)、纸做的小树,在共同商定研究20米以后就让孩子们在小组里用小树苗摆一摆或者画线段图表示自己的思路,看看到底需要栽几棵树,都有哪些不同的情况。
在展示的环节,三种情况都
外出听课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