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网上论文.doc:..摘要分工和垂直分工两类,最近这些年后者的作用尤其显著。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之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取了影响我国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七个因素(关税是否降低、经济开放度、实际使用外资额、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市场规模和基础设施)进行分析。剔除了相关性较弱的经济开放度和虚拟变量关稅是否降低,对其他五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然后将这两个因素与主成分一起对VS进行回归建模,得到相应的回归方程。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字:垂直专业化分工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一、 引言最近三、四十多年来,全球贸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全球贸易进出口总额占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迅速增长,%%;另一方面,生产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化,更多产品的生产过程不只在一个国家内部完成,而是在多个国家延伸为多个连续的生产阶段,于是每一个国家只在某个连续的特殊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于是产品的生产通过多国多阶段方式共同完成。这个现象就是所谓垂直专业化(verticalspecialization,以下简称为VS)。最早提出VS这个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Balassa(1967),他指出VS是指一种商品的生产过程被分解为多个连续的特殊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中间产品贸易不断扩大,并形成一个跨越许多国家的垂直贸易链。随后这一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后被许多学者广泛地加以引申、转换,他们以名称不同但意义相近的名词来概括这一崭新的经济现象,除了垂直专业化,还包括国际生产分割(internationalfragmenta-tionofproduction)、国际生产分散化(internationaldisintegrationofproduction)>全球生产分享(globalproductionsharing)、国际外包(internationaloutsourcing)、产品内分工(intra-productspecialization).价值链切片(slicingupthevaluechain)等等。比较得到共识的是Rapoport与Yi仃998)提出的,“垂直专业化”的生产贸易方式应该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最终产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连续阶段的生产;第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参与生产过程并在不同阶段实现价值增值;第三,至少有一个国家在其生产过程中使用进口投入品,由此得到的产出除用于国内消费与投资外,还有一部分用于出口。总结以上研究可以认为,垂直专业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原来集中于一国(地区)生产的商品的生产过程被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阶段,每个国家(地区)只专业化于部分生产阶段,通过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的贸易链,完成最终生产加工的分工、生产与贸易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尤其以我国为代表)成为了制造业垂直专业化贸易最为显著的地区,我国的垂直专业化程度从1992年的14%%,提高了近50%,尤其是电器制造业、科研事业、电子制造业和机械工业等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均超过了20%,而当今只有英国、加拿大等少数几个国家的垂直专业化比率超过20%,美国、日本均不到10%。垂直专业
【精品】网上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