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安全哲学-历史学角度
阶段
时代
技术特征
认识论
方法论
1
工业革命前
农牧业及手工业时代
宿命论
无能为力
2
17-20世纪50年代
蒸汽机时代
经验论
亡羊补牢
事后型
3
20世纪50-80年代
电气化时代
系统论
综合对策及系统工程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电子化时代
本质论
本质安全化
预防型
人类对安全问题的认识阶段
原始管理阶段,也称经验自防阶段
传统管理阶段,也称经验管理阶段
现代安全管理阶段,也称系统管理阶段
传统管理理论-事故理论
认识论:基本出发点是事故,以事故为研究对象和认识对象,主要是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
逆向思维:从事故后果到原因事件。
表现:头痛医头、就事论事,被动与滞后。
传统管理理论-方法与特征
方法:
事故分析(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事故规律的研究,事后型管理模式
四不放过原则(原因,当事人,责任人,措施)
特征:
建立在事故统计学致因理论研究;
事后整改对策;
事故赔偿机制与事故保险制度等。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发展
细分成两大阶段
20世纪50-80年代,发展了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安全科学原理正在不断的发展。
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
认识论:以危险和隐患为研究对象
理论基础:对事故因果性的认识,及对危险和隐患事件链的确认。
建立了事件链的概念,有了事故系统的超前意识流和动态认识论。
确立了人、机、环和管理缺陷等综合要素。
主张工程技术硬手段与教育,管理软手段的综合措施,提出超前防范和预防评价的概念和思路。
事故系统要素4M
人Men:人的不安全行为;
机Machine:机的不安全状态;
环Medium:环境不良;
管理Management:管理欠缺。
事故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环境不良
管理欠缺
事故隐患
Hidden Peril
现代安全科学原理
认识论:以安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统要素体系
提出系统(组织)自己的思路,确立了系统本质安全的目标。
通过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安全文化等科学理论
安全系统要素
安全系统
人
观念,意识
行为,品德
人文安全素质
物
机的本质安全化
良好的环境
物的安全状态
能量
机械能,电能
化学能,热能
辐射能……
信息
原始信息
加工信息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