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应试技巧:模糊法也能夺高分
主编:明
题目“超纲”莫心急
“、、,这是近三年湖南省统计出来的地理平均分,波动很大,因为每年都会有‘超纲’题出现。”梁老师所说的“超纲”指所出题目素材是学生在以前从来没见过的,但所考的知识点又是教材上的内容。“很多同学跟我反映,最怕地球运动题,看到头就晕。”梁老师告诉学生,“先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出来!同样的题目,你难大家也一样难,不要心急,树立信心很重要。”
地理成绩“吵”出来
“往往是那些喜欢和我吵的学生,在高考地理中考得最好!”从1985年教地理课以来,梁老师总结出这样一个奇怪现象。今年,梁老师在师大附中教三个班的地理,平均每天都会有学生跟他争吵地理题。
“我非常赞成学生站出来和老师‘吵’,只有‘吵’才能撞出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思维。”梁老师说,有时自己也会出错,但老师出错并不是丢脸的事情,而应该为学生的主动思考与进步感到高兴才对。
模糊法也能巧夺分
他还告诉考生一个秘密,如果实在不能肯定答案时,就用模糊法来巧夺分。比方说,不太肯定答案为“东北”、“西北”,就答“偏北方”,不能肯定是哪两个板块交界处的时候,直接写“板块交界处”,后两种答法都能得分。
“少答不如多答!”梁老师再三地提醒在场考生。原来,地理某一题中,与标准答案“冻害”类似的六种答案均可得分,如冬季低温、冬冷、气温日较差长、气温年较差大及暴风雪等,都可以拿到2分。
名师指点高三地理备考四大要点
高中地理是文科中偏理的学科,它兼有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要求同学们既要有较强的文字分析整合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数字处理能力。因此,不少高中生在学习地理时感到十分困惑,甚至头疼。衡水中学的姚美兰老师说,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础,只有“会学”才能“学会”。同学们要想学好高中地理,一定要注重“四抓”。
抓“概念”重“消化”
姚老师说,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物、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群落;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抓“原理”重“理解”
同学们应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
高考地理应试技巧 模糊法也能夺高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