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孟子见梁惠王 导学案.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孟子见梁惠王》导学案
高二语文组张树心
素材积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骆宾王
好名而立异,立异则身危。——林逋
利益使一些人目盲,使另一些人眼明。
——拉罗什夫科【法】
我们的欲望,把长虹绚烂的色彩,借给了只不过是云雾的人生。——泰戈尔【印度】
当功名心认为伟大和荣誉只在于获得新的知识,而抛弃使人贪婪的不纯洁动机的时候,人们就会感到幸福。
——圣西门【法】
功名心对于伟大的历史人物的活动可能是一种刺激,但多半是一种障碍。——斯大林【前苏联】
预习案
文学常识
孟子,名____,字______,山东邹城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_____时期___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宗师,有“______”之称,与孔子并称为“________”。其学说出发点为________论,提出“______”、“________”,主张德治,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________思想。(20)
二、生字注音
叟( )    庶( )人    万乘( )    弑( )其君     不夺不餍( )(10)
(三)解释加黑加点的字(20)
1. 上下交征利
3. 亦有仁义而已矣 4. 何以利吾家
5. 万乘之国 6. 弑其君者
7. 苟为后义而先利 8. 不夺不餍
9.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10.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二)解释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6)
不远千里而来
2.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3.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三)说明“何以利吾身?”的句式特点(4)
(四)结合课文注释,尝试翻译原文(20)
探究案
,翻译重点句子并上台展示。
2..找出孟子在文中的中心论点?
3. 本人在写作章法上属于问答式,试讨论本文层次。
4、孟子在文中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思考本文的主旨
文中孟子高举_________的大旗,具体陈说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再指出______________的作用,最后重申,梁惠王应该讲求______________,而舍弃____________。
(6)拓展延伸
    问题:孟子的“义利观”,到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练习案
(1)下列各项对原文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中的“交征”的意思是“上取乎下,下取乎上”。
B、“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说的是“仁者必爱其亲,义者必急其君”的意思。
C、本节,孟子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事实和道路的论述以阐明自己的观点。
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忠于君王。
(2)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②之徒也。欲知舜与路之分,无他,利与善之③间也。”(《尽心》上·二五)
[注]①孳孳:同“孜孜”,

孟子见梁惠王 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nde11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