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的家乡东营.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的家乡东营——垦利
雪白的芦花在微风中漫天飞舞、美丽的碱蓬一片片铺成红色的地毯,东方白鹳、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便是中国最年轻的黄河三角洲。井架林立、黑金喷涌,这里便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而我的家乡东营垦利则 位于黄河入海口,地处胜利油田腹地,是母亲河——黄河千百万年孕育出来的既古老又年轻的一方沃土。行驶在黄河三角洲宽阔的道路上,伴随着带着咸味的海风,大片的盐碱地、荒草地以及沿海滩地映入眼底,叫人感叹“造化之神奇”。
当100多年前上海和广州已经成为西方人踏入中国的窗口城市时,黄河三角洲的核心区域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生长中的湿地。当代黄河三角洲的第一次大发展,可以追溯至1961年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发现,大量的油气技术人才和工人涌入这片当年“青天一顶、盐碱一片”的荒凉地带,开始了向地下掘金的拓荒者历程。黄河三角洲的第二次大发展,应该算是20多年后的1983年———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正式建市。
 如今的黄河三角洲,迎来了第三次大发展的机遇,正在向“世界的黄河三角洲”进发。而我的家乡垦利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TV“星光大道”栏目的标志性舞台。这是2006年9月黄河口文化旅游节为垦利人留下的人文影像。这一特有纪念意义的标志,如今似乎在昭示着今天的垦利,在黄河三角洲这片风光独特、物华天宝的丰腴之地,已
经走在了自己创造的“星光大道”上。
大河口文脉:顺河流动的移民文化印迹“我来到这里,我来到这里,抖落黄沙,披开荆棘,踩一片坚实的土地……我摇着黄河走东西……”
——摘自“黄河口之恋”征歌大赛作品集作品《摇着黄河走东西》
在今天的垦利人看来,最为我们自豪的还是垦区红色文化。坐落在垦利县永安镇驻地的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不但再现了革命根据地的风采,更为重要的是展示了垦区移民文化的深厚内涵。1941年,中共清河区委及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旅进驻在以八大组为中心的垦区,建立了党的工作委员会和垦区垦利抗日根据地,当时著名的“八大组”就是现在的永安镇,老一辈革命家许世友、杨国夫都曾在这片土地上战斗过,垦区广大军民为抗日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垦区随之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稳固后方,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今天我们垦利人因着不同的地域背景和特色的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了既具有黄河口宽容、和谐、开放的文化特质,又极具时代气息的独特的垦利人文精神,更重要的是兼容并蓄的黄河口移民文化印迹。而正是这种同黄河一样有着汇千流纳百川的兼容并蓄文化底蕴,造就了今天的垦利在“加速度创新垦利”的过程中,到处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促使它迅速壮大的经济、文化和城乡建设,就像身边的黄河,滚滚而来,大气磅礴地延伸在辽阔的三角洲平原上。
大黄河气魄:开放的三角洲创新中加速“喊一声大黄河你浩荡天下走天下……黄河入海流啊黄河入海流,流向大海竞风流,世界就在我家门口。”


走在垦利城镇街头、乡村田园,放眼远眺,全新的变化,全新的冲击,全新的感受,令人心潮澎湃;环顾左右,数不清的变化令人耳目一新。昔日的荒滩碱洼上,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气势恢弘,一个个高科技工业项目活力四溢。中国万达、垦利石化、胜通、东辰等企业规模迅速膨胀,成为推动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而这里和谐包容的人文环境和优越的地理环境,也成就了诸如力诺、帝纱

我的家乡东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nde11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