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展开作了必要的交代。欣赏《林黛玉进贾府》,不能不熟知贾府的众多人物及其错综复杂的关系。而从贾府上上下下的人物姓名中,我们可以窥见曹雪芹命名艺术的高超卓绝。正所谓以小见大,因微知著,《红楼梦》的思想主题得到深刻揭示。第一代人物,即贾府的宗祖,分别是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他们在书中仅仅是出一出场,亮一亮相,并没有什么实际的行动。他们都以“水”命名,似可看成贾府后继的源流,他们更希望贾府能够像悠悠流水永世流淌,贾氏宗族的尊贵显赫长盛不衰。第二代人物,即承上启下的贾代化和贾代善,他们都以“人”(仁)命名。贾代化似乎只是一个摆设,没有什么实际的威权。贾代善虽亦复是,但其化身贾母则确确实实是贾府的太上皇。她执掌生杀予夺的权柄,肆无忌惮地行使至高无上的权威,维系贾家的“风流富贵”,顺者昌,逆者亡,就连外孙女林黛玉也成了她棒下的冤魂。而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是,这个贾府的冷面慈禧居然面罩温情脉脉的面纱,其实眼睛闪烁着刺人心骨的寒冷光芒,毒恶的人以慈眉善目的形象出现,一星唾沫即可毙人却口吐莲花以“仁”加身,借“仁”义之名而行罪恶之实,那就更令人惊惧万分、防不胜防了。贾府的多少奴仆猝然蒸发,死于非命,他们或许至死也不明白个中原委。第三代人物,即贾敷、贾敬、贾赦、贾政、贾敏之属。他们都以“文”命名,文质彬彬,貌似儒雅善厚。贾敷、贾敬述之文字较淡较少,差不多是过眼烟云。贾敏为女流,又远嫁异乡,贾府的重要事务八竿子打不着,就是和一般的事务亦几无相干。而贾赦、贾政倒是名副其实的掌门人、双煞星。不过,贾赦袭了官,为人也“中正”,那只是一种假相,是典型的披着羊皮的狼。他在府上一手遮天,呼风唤雨,就连邢夫人也惟命是从。他穷凶极恶,痛骂儿子贾琏,“没天理的囚攘的”,肮脏言语,不堪入耳,哪有半点斯文?更有甚者,他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不管上了年纪,不管“耽误了人家的女孩子”,“官儿也不好生做”,硬是看上贾母屋里的鸳鸯,意欲逼娶,并放狂言,“我要他不来,以后谁敢收他?”“凭他嫁到了谁家,也难出我的手心”。只把贾母气得浑身打战,七窍生烟。若论这一代的顶梁柱当推贾政。贾政官至员外郎,“不惯于俗务”,沉溺官场,玩弄权术,全力支撑贾府豪华的金玉殿堂。其儒雅之态悉数外露,骨子里却注满恶毒之水。听说金钏是受宝玉羞辱而跳井,不管三七二十一,叫小厮们一通乱打,意犹未尽,自己操起大板又痛下杀手,并称“不如趁今日结果了他的狗命,以绝将来之患”。狰狞凶暴,文雅尽丧,父子之情荡然无存。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他有意让宝玉在诸儒面前一展才情,但无论宝玉怎样搜索枯肠,尽力应对,都横遭贬斥,“不过以一知充十用”,“也竟有不能之时了”。如此博雅公,如此虚伪之极,外强中干之至,贾府的繁华自此已初显颓势。第四代人物,可谓黄金一代。而真正能够承传家业,在场面上有表现的还是贾珍、贾琏、贾珠、贾宝玉诸人,他们都以“玉”命名。贾珠20岁香销玉殒,只空留名姓。贾珍不干正事,“只一味享乐不了”,也没有人敢来管他,俨然小霸王,亦不足道。贾琏捐了个同知的官职,却不喜正务,整日里游手好闲,甚至拈花惹草,离五毒近不了哪里,断不是贾家的希翼所在。只有衔玉而诞,祖母爱如珍宝的贾宝玉,才被公认为担当中兴大任的最佳人选。但“机关算尽太
【课外阅读】《红楼梦》的人物命名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