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探访“太仓模式”金融坐标.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探访“太仓模式”的金融坐标
江苏太仓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采访纪实
2014年05月06日08:57         万荃王峰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字号:大 中 小】
 
太仓注定与“农”有缘。这个位于江苏最南部的古城,因为1800多年前三国时代的吴国在此建仓屯粮而得名。如今,这里又因创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太仓模式”而闻名。 
整齐划一的麦田里,绿油油的小麦正茁壮生长;现代化的生态养殖场里,洁白的羊群被精心饲养;标准化的水泥路四通八达;在优美整洁的现代化小区里,老人们安享着幸福的晚年……这就是如今的太仓市城厢镇东林农场,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精美缩影,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窗口。 
“太仓模式”因何而生? 
早在2013年5月30日,太仓农商行与东林合作农场和海丰合作农场签订协议,两家合作农场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获得了4400万元贷款,贷款期限5年,用途为高标准农田基础建设。这是全国合作农场中第一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堪称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典范。那么,此项农村金融创新因何而生,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改革开放以来,太仓市经济迅猛发展,使这座曾经的农业小县成为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前十名的苏南名城。大批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被企业所吸引,成为产业工人。伴随着工业化迅猛发展,大部分承包农田只能靠留守老人耕作着,有的承包田甚至被抛荒,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浪费。 
土地长期荒下去等待开发,是资源的重大浪费;承包给外地人种,又可能带来田间随意搭建住宿棚,有碍村容村貌、影响周边环境。就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6月,太仓市东林村合作农场正式诞生。由东林村、东林劳务合作社、东林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发起组建了“东林村合作农场专业合作社”,领取农民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 
如此一来,农民可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把承包土地统一流转(入股)给村集体,村集体再组织对外发包,发包收入扣除必要的成本后,收益全部返还给流转土地的农民。委托集体流转的好处,一是节约农业经营者的综合成本,二是可确保农民获得稳定的流转收益。 
通过该项土地流转创新机制,还可以大力推进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股份化分配。 
东林村合作农场专业合作社在太仓市率先成立,在农民自主意愿的基础上,鼓励土地有序流转,将土地资源有效整合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手中,合作农场采用“大承包、小包干”的经营机制,聘请村里的种田能手任分场场长,场长包干管理费用,对农场雇工——“职业农民”,按月考核打分发工资。目前,东林村合作农场的1800亩田地只有十几个人在管理。 
在抵押贷款的使用过程中,为发展壮大循环农业,东林村合作农场把工厂化育秧、特色林果种植、万头猪生态养殖和水域生态环境整治、生物物理防治等有机结合起来,全程实行机械化操作、科技化引领、生态化种植、企业化管理,建立起“猪—肥—稻”生态循环农业。农场还投资购置了农机设备,实现了“以更少的人,种更多的地”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目标。 
东林村合作农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搞合作农场,就能将闲置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利用,既可减少无效投入,又兼顾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利于增加村民收入,使其成为现代化高效农业产地。可以说,合作农场是现代农业的经营主

探访“太仓模式”金融坐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2842350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