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草莓产业规划(2007-2011 年)一、现状与评价(一)规模、结构与水平昌平草莓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本区农业的新兴产业。现有草莓种植面积近 2000 亩,其中有 1500 栋日光温室种植。集中分布在兴寿、北七家、小汤山和崔村等镇,其中以兴寿镇规模最大,成为全区草莓产业的主体。草莓平均单产约 750kg/亩。兴寿镇与天翼公司联合,基本形成了该镇的特色种植产业,调节了果品淡季市场供应,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和就业;从而,该镇在北京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能力,促成了昌平草莓产业优势和特色。昌平草莓产业,通过新品种引进、科技创新、典型示范引导和政府扶持等方式,采取苗木更新换代、种植技术推广、设施环境调控等措施,栽培技术得到很大提高,产量品质明显改善,农民收益显著提高,同时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草莓生产正在由无公害向有机栽培方向发展,部分种植地已获得了有机农业转换认证,为有机种植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基础。1(二)产品销售方向与结构随着栽培技术的提高和果品质量的改善、反季节供应的时差优势以及与旅游业的结合,草莓的销售方式和渠道主要有集团购买、观光采摘、礼品供应和市场销售等途径。以天翼公司为龙头企业创建的“天翼”、“兴翼”草莓品牌,在首都和香港市场上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三)效益全区年生产草莓 140 万 kg,产值达 1400 多万元。设施草莓效益较佳,高的每亩纯收入达 8000 元以上;并可利用冬季农闲季节,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草莓属于长绿型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种植具有减少地面裸露的效果,对防风、防沙尘具有一定的生态效应。(四)主要生产模式昌平草莓生产的主模式是“技术服务公司+农户”和草莓合作组织。由区农业服务部门负责方向性和技术性规划、指导,草莓合作组织为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企业起龙头和示范作用,提供生产资料供应服务,带动了全区草莓标准化生产和销售。(五),营销体系不健全2昌平草莓商品化处理和包装水平相对较低,产后的贮藏保鲜相对落后。尽管有“天翼”和“兴翼”草莓品牌和部分专业销售组织,但缺少配送和营销信息平台。,主栽的草莓品种是丰产性强的童子一号,缺少风味佳、品质优、抗逆性强的品种;草莓苗退化严重,每三年更新一次的措施尚未形成制度化。,难以靠倒茬解决连作障碍问题。长期在同一个棚内种植,由于土壤理化性质、营养成份和线虫等影响,导致了草莓苗生长弱、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缺乏完善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再者,主要专业村技术能手少,农民技术盲点多。二、市场分析及预测(一)国内市场我国是一个草莓生产大国,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内果品市场竞争加剧。草莓生产大省,如河北、辽宁和四川等规模大的省,在市场开发方面,几乎都把北京市场作为开拓的主体,他们凭借低价的劳动力和相对较低的生产资料投入,产出价格低、成熟期各异3的草莓鲜果,在国内市场上形成了优势的竞争力。北京的草莓产业同主要草莓生产大省相比,规模、产量、成本、价格都不具有优势;必须以品种新、质量优、风味好等特点,占领首都和国内大城市的高端市场,走市民采摘、团体供应和礼品的道路,适当开拓香港和东南亚市场。(二)目标市场分析及预测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政治、文化中心,人口多、流动量大,居民收入高度分化,消费者要求草莓果品品种新、个头大、品质优、果色艳、口感好。同时,北京也是国内外果品经营者、生产者最为关注和抢占的消费市场。针对昌平草莓种植面积有限、鲜果贮运性差、劳动力成本高,以及交通便利、风景名胜多等特点,草莓产业应限定规模,生产高档精品,并且与旅游业结合。(三)主要竞争对手与潜力昌平草莓产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有京外的山东、辽宁和河北等省,本市的平谷、顺义和房山等区县。外省市草莓栽植面积大、总产量高、成本低,为本区的草莓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与我市其它区县相比,本区草莓种植规模相对大、投入高、栽培技术相对先进,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4三、主要资源与发展优势(一)草莓品种贮备多以天翼公司为龙头企业,不断从国内外引进优良草莓品种,现有草莓品种几十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拥有是该所的推广示范基地之一,在草莓品种更新换代上,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二)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经验现有 200 多个草莓专业户,种植面积近 2000 亩以及上千座日光温室,通过 5 年多的积累,具备了草莓生产和管理的实践经验。(三)具有区位、交通优势 (略)(四)科技力量较强本区草莓科技力量较强,具有多年的生产和管理
北京昌平区草莓产业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