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忍辱.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佛必须忍辱,从世间法来说,这是一个做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修养问题;从出世间法来说,它是一个了生死、出轮回的重要的修持法门。下面分三个方面来谈:一、忍辱的重要性及其功德我们学佛,特别是大乘佛法,就是自度度人,修菩萨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众生的范围很广。所以,佛教把忍辱列为波罗密,“波罗密”就是到彼岸,即从生死此岸到达涅槃彼岸。要度过生死苦海,就要靠波罗密才能到达涅槃彼岸,即到达极乐世界。忍辱是修菩萨行重要的修行项目。什么叫忍辱?就是要忍受不管来自什么方面对自己造成心理、心理上的种种痛苦、种种侮辱。包括不发怒、不结怨,心里没有恶意。这是一个很难的修持问题。别人骂我、打我,拿种种事情来冤枉我,应该怎么对待?这是一个修行上如何除我执的问题。《金刚经》上说:“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我们要真正明白一切法无我,关键是修忍辱,才能达到“三轮体空”,即没有我,没有人,也没有别人骂我打我这件事。这样才能了生死,出轮回。否则,就被我执障碍住了。这既是高深的理论问题,在实践上又要下很大的工夫才能逐步达到这种境界。我们真正能离开我相,认识到确实无我,我只是四大的假合,地、火、水、风四大元素凑拢来的。这个躯壳,四大分离后,哪里去找我?能够认识无我,当然就无人,也就没有骂我、侮辱我这些事了,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有我相,遇到问题,就会结怨结仇。佛教讲“怨亲平等”,真正懂得怨与亲是互相转化的,就不会与他人结怨结仇。这一点,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难。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宋代苏东坡,对佛学很有研究。他被贬官之后,与佛印禅师关系很好,经常向佛印禅师请教佛法。苏东坡悟性很高,见解超脱。他的诗词文章中,常渗露出很多禅机。有一次,他打坐下来,觉得自己好象开悟了,他写了一首偈颂:“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天中天”就是佛,“稽首”就是顶礼,“毫光照大千”就是说佛的光明普照大千世界。“八风”就是称、讥、毁、誉、利、哀、苦、乐。称是当面称赞,讥是当面讥讽,毁是背后诋毁,誉是背后赞扬,利是有利益的事,哀是倒霉的、衰败的事,苦是苦恼的事,乐指快乐的事。实际上,我们整天都在八风中打圈子。苏东坡当时觉得自己已经达到八风吹不动的境界。“端坐紫金莲”,就是端正地坐在紫金色的莲花座上。这首偈颂从文辞上看,十分出色,在历来称赞佛的偈颂中,也算得是杰作。香港天坛大佛落成,赵朴初老居士题词还是用的这一首。当时苏东坡很得意,派人过长江把偈颂送给佛印禅师看。佛印禅师是非常有境界,有证悟的人。他一看就知道苏东坡仍有我相,自以为了不起,实际并没有真正证悟。于是便在偈语后面批了:“放屁”两个字,叫原人带回去。苏东坡一见,火冒三丈。他认为,这个偈颂这么好,怎么能用这样粗鲁的语言来侮辱人呢?这还了得!他立刻过长江找佛印禅师评理。佛印禅师知道他来了,就迎接上来,笑嘻嘻地说:“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这位苏学士惭愧得无言以对。这说明他没有真功夫,理论上说得很好,遇到实际问题就忍不下去了。另外一个是现代高僧广钦和尚的事迹。广钦和尚在福建省出家,住在承天寺。他说自己没有福报,不敢接受供养,就去住山洞。一住就是十三年,中间有降伏老虎这些事。他真正有所证悟。十三年后回到庙里,他还是不住寮房,要求守大殿。大殿不能安床铺,只能天天晚上在大雄宝殿打坐。过了一段时间,监院师和香灯师召集大家宣布说,昨天晚上大雄宝殿的功德箱被盗。这个功德箱是庙上的主要收入,从来没有发生过被盗的事。过去夜里没有人守,也没有发生这种事。所以,当时大家自然怀疑到广钦和尚,认为你在殿里打坐,即使你没有偷,别人偷,你也应该知道,也有责任。大家对他的看法就来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认为这个人号称坐山洞十三年,降伏老虎,结果还干出这等事,就很鄙视他,认为太可耻了。全庙的人包括来的居士都对他另眼相看。他本人却并没有申明一句“我没有偷,也没有看到别人偷。”好象这件事与他无关一样。别人骂他、指责他。他也不回答,若无其事一样。这样过了一个星期,监院师又集合大家宣布:“没有功德箱被盗这回事,我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考验一下广钦师住山洞十三年,到底有没有功夫。现在证明他真有功夫!”广钦和尚破了我相,真正做到了“三轮体空”,无我相,无人相,所以人家骂他,他若无其事。在我们看起来是莫大的侮辱,是冤枉,他却很平淡地处理了这件事。这说明忍辱不是做不到,我们学佛的人必须向这个方向努力。因为忍辱就是我们离苦得乐的一个最妙的法门,你想脱离生死的苦海,就必须解决忍辱这个问题。所以说,一切烦恼来时,要从忍辱下手。百丈禅师说:“烦恼,以忍辱为菩提。”菩提就是觉醒,就是清净心。烦恼菩提是一回事,能忍辱,烦恼就转化为菩提;不能忍辱,这烦恼的火焰就会烧毁功德林。从这个意义来说,忍辱事修行的一个根本问题。修忍辱有很多功德利益,下面举八种:1忍辱有利于自利利人,自行化他百丈禅师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忍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