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与”地下”
——第六代导演王小帅
王小帅
王小帅,男,1966年生于上海,后随父母迁往贵州。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分配至福建电影制片厂。1994年成为自由职业者。
王小帅作品简列
《冬春的日子》(《The Days》)(1993);
《冬春之后——喻红篇》(纪录片)(2009);
《极度寒冷》(《frozen》)(1997) ;
《扁担·姑娘》(《 Ruan's Song 》)(1998) ;
《梦幻田园》(《The House》) (1999);
《十七岁的单车》(《 Beijing Bicycle 》)(2000);
《二弟》(《DRIFTERS》) (2003 );
《青红》(《Shanghai Dreams》)(2005);
《左右》(《In Love We Trust》)(2008) ;
《日照重庆》(《Chongqing Blues》)(2009);
《我11 》(《11 FOLWERS》)(2011) 。
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以至于在强大的环境压抑中的变形扭曲是王小帅电影的一个重要主题意向。王小帅前期作品始终强烈关注个体生存意义的探寻,表达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环境的龌龊、不和谐,以及自我的精神分裂等极为经典的现代主义主题,具有浓郁的先锋色彩。
此阶段的代表作为《冬春的日子》和《极度寒冷》。
1 、《冬春的日子》(《The Days》)(1993)
获希腊电影节金亚历山大奖;意大利托米诺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被BBC评为自电影诞生以来一百部佳片之一。
“地下电影”的开山之作。
艺术上不被理解和爱的失落。
画家冬(刘晓冬饰)和妻子春(喻红饰)住在狭小破敝的筒子楼,面对越来越功利的社会,他们不知所措,这对始于高中时期的恋人的感情成了乏味的例行公事,春暗中计划抛开这一切与前男友一起出国。为了挽救濒危的婚姻,冬带春一起回他的老家探亲,然而春却中途回了家,为美国之行收拾行装,几个月后,冬精神失常,被送进了医院。
《冬春的日子》
《冬春之后——喻红篇》
1992年,中国大陆还没有“第六代导演”的提法,充满了表达欲望的王小帅招了一些钱,用乐凯35毫米黑白胶片拍了自己的处女作《冬春的日子》,男女主角分别是自己的同学兼好友刘小东和喻红,那时他们还没结婚,作为新生代画家刚刚浮出水面。 16年后,昔日的艺术青年们都成了腕儿,纪录片也可以用高清DV拍了。王小帅再次把镜头对准了这对画家,并主要是喻红…… 这部纪录片于2009年4月10日,伴随喻红的个展《时间内外》,在广州美术馆首映。
2、《极度寒冷》(《frozen》)(1997)
获1997年荷兰鹿特丹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1994年真实的自杀事件。
这是一部纪录片风格的虚构影片。由于题材的前卫和敏感,影片导演署名为“无名” Wu Ming。
青年前卫艺术家齐雷(贾宏声饰)的一项行为艺术由四部分组成:立秋日模拟土葬;冬至日模拟溺死,立春日是象征性的火葬;夏至日,他将用尽自己的体温去融化一块巨大的冰。在最后的这一部分中,他将真正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把这个抗议社会的冷酷的行为命名为“冰葬”,当他的女友(马晓晴饰)和朋友们了解到他的意图时,力图劝说他放弃自毁。 齐雷最终进行了冰葬。但最后我们会发现这只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阴谋……
《极度寒冷》
第二阶段,(题材上的变化)王小帅开始转向对“他者”的关注,从不无偏狭的对个体生存的精神意义的思考回到对一些普通的甚至是社会的边缘生存者的关照,至此,电影文本进一步向社会文本打开。
但一贯的是,对个体生存、自由的关注与探询,对人与他人、与制度、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和对抗,一种强烈的个体意识的觉醒意向,一种沉重的精神性指向。
此阶段的代表作为《扁担·姑娘》、《十七岁的单车》、《二弟》、《青红》等。
王小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