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3 2 心理科学 2001 年第 24 卷第 2 期
教师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综述
石伟连格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福州,350007)
教学背景为前提,教师为了作出效能感判断,就需要分析具
1 教师效能感研究的两种理论背景
1 Rott
R a rer 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判断,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目标设置、
,认为教师对学师由此表现出的教学行为又作为效能感信念的新的信息源
生的形响力超过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力的教师就具有这祥一进行加工。下面着重对教学任务的分析、个人教学能力的评
种信念:教学努力的强化物在其控制之中他们能够控制或价和教师效能感进行必要的说明。
者至少能够强烈地影响学生的成就和动机;反之,则教学努
力的强化物在其控制之外。RA N D 机构的研究者据此理念
编翻了两个项目侧1t 教师效能感,项目1 揭示了教师对家庭
环境等外部因家与教师自身能够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力的相
对大小的信念,即一般教学效能感(generateachinefficacy,
筒称G TE ;项目2 揭示了教师对其应该具有的教育、教学的
健力的信念,即个人教学效能感(personateachinefficacy,简
称PTE ).它比G T E 更具体和个性化;两个项目分数的总和
被界定为教师效能感(teacheefficacy,简称 TE ),它是一种
建构,表示教师控创其教学结果的信念或信心。
1. B and- 效能感理论及教师效能感研究
在以R以锐‘
Bend- 自我效能感构念为基础的教师效能感研究也在迅猛所谓教学任务的分析,是指教师评估在预期的教学悄境
地发展。Band- (1997)认为,是否能够采取某种行动的信念下有关促进和阻碍教学任务的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这种
(自找效能感)不同于行动是否影响结果的信念(控制源),内分析将导致教师对任务困难性及在此情境下获得成功的条
外控制祖主要涉及的是行动和结果的因果信念,而非个人的件的判断。在任务分析中,教师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学习动
效能感信念。个体也许会相信某一结果是可控的,但仍然几机、合适的教学策略、教学管理、教材的选择、教学技术的应
乎投有信心去完成必须的行动。自我效能感比控制抓更能预用、教学空间的物理特性等因索;而背景分析主要涉及校长
侧行为的发生。的领导能力、学校气氛、其他教师的支持性等因素对教学任
在此理论框架下的研究者逐步认识到教师效能感不能务的影响。而侧鱼 G T E 的项目通常不涉及教学情境的具体
脱离具体的教学背景,为此编制了涉及许多具体教学领域的方面,而是集中于可能阻碍教学任务的学生家庭和学生本身
教师效能感工具,但都难以把握具体性的恰当水平, G TE 只能表示对教学任务的部分而非全
定具体的侧t 是否比一般的侧且有更高的预测效度,在项目面的分析。
少而概括的
教师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