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的BIM之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编者按2012年12月13~14日,一年一度的欧特克AU中国“大师汇”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作为参加人数最多、涵盖领域最广的数字软件业盛会,也彰显了BIM在中国的强劲发展势头。在13日上午的主题演讲中,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全胜介绍了北京院在BIM应用中的创新与整合,成为会议的焦点。2012年对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来说是BIM应用推进突飞猛进的一年,不仅珠海歌剧院、重庆国际马戏城项目在中勘协2012年BIM大赛中囊获最佳BIM建筑设计一、二等奖,BIM技术更是在北京未来最高建筑中国尊中得到全面应用。会议间歇,我们也对徐总及其团队进行了深入的采访。采访者: 采访嘉宾: 《建筑技艺》杂志社等徐全胜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卜一秋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长陈宜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M研究室总工程师采访者:请您结合北京院正在做的Z15(中国尊)项目来谈一下项目的BIM进展情况和获得的具体收益。徐全胜:Z15目前刚向甲方提供了50%的初步设计图。这个项目采用BIM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首先是协同设计指导和系统设计指导,只有 BIM这个平台才能真正把这两个指导的作用体现出来。协同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们院内部,参与设计的多个部门的所有设计师在一个平台上工作;二是该项目的设计联合体(6个公司)也要在一个标准的平台上协同工作。这个标准有一些是通用的,有的则是以甲方为领导的各方共同制定的针对Z15项目的BIM标准,从而形成了统一标准的BIM平台。对于这样一个超大型工程,BIM的可视化、准确度、质量、效益等优势都得到体现。另外,甲方希望在Z15项目的全过程中体现BIM的作用。我们都希望项目的BIM模型能尽可能地转到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如果真能够实现,对节省建设时间和造价会有直接的作用。采访者:请问北京院在走具有自身特色的BIM发展之路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 卜一秋:北京院的推进目标就是让大家能够具备BIM设计能力。2011年我们成立了BIM研究室,来做平台性、基础性的工作,包括标准、规程、设计人员的培训、指导等,从目前情况看,基本达到了这个目标。研究室也做一些密切结合设计项目的工作,像刚才说的Z15项目,我们有很多设计团队参加了这个项目,BIM团队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BIM推广主要是环境的问题,已有的建设行业各个环节上的规则都是基于原来的技术和条件的,BIM模式下,原有规则会有很多不适用的地方,很多都需要重新制定,包括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当然我们不能等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了才去做,目前行业、国家都在编制各种标准,各个设计院也在做基于各自项目和企业的标准,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采访者:BIM技术的应用给北京院的工作方式和经营管理带来了哪些变革? 徐全胜:坦率地说,BIM技术目前在我院大幅提高产值和工作效率上还没有发挥作用。北京院在2012年4月18日开始全院推广BIM,因为从公司的领导层到主要的设计师,都已经看到了它已经带来和即将带来的巨大作用。比如前面提到的Z15项目的特点一个是协同设计,一个是系统集成, 只有在BIM的平台上才能发扬壮大,在传统平台上还是会受到很多牵制。另外BIM技术也会通过建筑设计行业给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或者工程建设领从左到右
大院的bim之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