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5题,75分)
1、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解与和谐社会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④反对任何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张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3、董仲舒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这在当时的进步意义是:
4、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5、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6、把李清照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和辛弃疾的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放在一类,下列正确的是
7、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的思想是:
8、王夫之提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批判“去人欲,存天理”,还要求富民大贾成为“国之司命”。这些思想主张
; ;
; ;
9、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其本质意义在于
,增强了抵抗外来侵略的实力
,探索救国之路
,开始重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10、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是评价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11、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②“(中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样评价的原因包括①使专制主义受到空前打击②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③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正确的是
A、师夷-器物-
广东肇庆中学高二历史专业综合测试07.1-岳麓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