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 财务分析:是企业相关利益主体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经济资料为依据,结合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全面分析,为相关决策提供信息支持。2. 经营基准:是依据大量的长期的日常观察和实践形成的基准,该基准的形成一般没有理论支撑,只是简单地根据事实现象归纳的结果。3. 行业基准:是行业内所有企业某个相同财务指标的平均水平,或者是较优水平。4. 历史标准:是指本企业在过去某段时期内的实际值,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历史平均值,也可以选择最佳值作为基准。5. 目标基准:是财务分析人员综合企业历史财务数据和现实经济状况提出的理想标准。6.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7. 相关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8.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9.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10. 谨慎性: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11. 因素分析法:是通过顺序变换各个因素的数量,来计算各个因素的变动对总的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12. 比率分析法::是利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比率来考察、计量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13. 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主要项目或指标值变化的对比,确定出差异,分析和判断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14. 趋势分析法:是根据企业连续数期的财务报告,以第一年或另外选择某一年份为基期,计算每一期各项目对基期同一项目的趋势百分比,或计算趋势比率及指数,形成一系列具有可比性的百分数或指数,从而揭示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增减变化及其发展趋势。15.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16. 比较资产负债表分析:是将连续若干期间的资产负债表数额或内部结构比率进行列示,用以考察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17. 资产结构:是企业在某个时刻各项资产相互之间的搭配关系。18.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项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的构成,包括企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率关系、债务结构、所有权结构等;狭义的资本结构仅指企业债务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值。19. 利润表质量分析:就是对利润形成过程和利润结果的质量进行分析,其中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20. 企业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过程中取得的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部分。21. 比较利润表分析:是将连续若干期间的利润表数额或内部结构进行列示,用以考察企业经营成果的变化趋势。22. 现金流量表:是
财务报表分析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