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_2010 学年第 2 学期
《中国旅游客源国地区概况》课程
教案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 必修专业课
总学时/周学时: 72 / 4
开课时间: 年月日至年月日
使用教材:
授课对象:专业: 年级:
专业: 年级:
专业: 年级:
授课教师:姓名: 李永菊职称: 助教
黑河学院教务处制
黑河学院课程教案
课程
类型
必修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考核
方式
考试(√);
考查( )
选修
限选课( );任选课( )
章节名称
世界旅游业和中国入境客源市场
第一节世界旅游业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世界旅游业发展过程及阶段
掌握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及趋势,对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旅游业各个发展阶段的起止时间及特点,20世纪后半叶以后的特点及趋势。
教学难点:20世纪后半叶以后,世界旅游业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教学方法
和手段
讲授法、提问法、自学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3分)
讲授新课(82分)
第一节世界旅游业
人类社会早期的旅游活动
原始社会:表现为迁徙,以“生存”为主要目的
奴隶社会:少部分人开始从事商品交易,因此外出
(3) 封建社会:追求商业目的旅行占主体,此外帝王的巡游、文人墨客的游览等
东西方旅游发展区别:
时间上,东方的旅行活动早于西方。
都是以从事商业活动为主体,其次是少数人的游览活动。
后期,西方逐渐出现了康体旅游,不同形式的追求健身为主的旅游活动不断兴起,而东方则出现了修学旅游。
二、近代旅游业的发端
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首次利用包粗火车的方式,组织团体旅游,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开端。托马斯•库克也因此被称为“旅游业之父”。
19世纪60、70年代,西欧和北美出现了专门的旅行社。
旅游主体从少数贵族、商贾、学者等扩大到以观赏游览和商务考察为主要目的的富裕市民。
旅游范围从局部地区向跨国、跨洲扩展。
近代旅游业产生的原因?(扩展)
1、产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和技术的进步,使大规模的旅游活动称为可能
2、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加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使工业资产阶级重视假日休息
3、18世纪,在西欧各国旅游成为时尚。
三、20世纪后半叶以后的世界旅游业
发展特点:
⑴速度快、增幅大; ⑵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⑶遍及全球;
⑷内容和方式日趋多样化;⑸国内管理和国际协调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⑹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第一大产业
可以预见的趋势:
全球和区域一体化推动着世界旅游市场向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世界旅游市场将形成欧洲、美洲、亚太三分天下的格局
课堂小结(3分)
布置作业(2分)
作业题
和思考
题布置
世界旅游业总的发展阶段
思考新的形势下世界旅游市场格局的新变化
参考资料
《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海外客源市场概况》
要求自
学内容
双语内容
教学后记
(经验教训、学生反映、改进意见)
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
黑河学院课程教案
课程
类型
必修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考核
方式
考试(√);
考查( )
选修
限选课( );任选课( )
章节名称
世界旅游业和中国入境客源市场
第二节世界旅游区
教学目的
使学生对全球范围内的旅游区域的划分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明确旅游发展趋势
使学生掌握各旅游区社会经济总体情况和旅游业概况,明确发展前景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全球六大旅游区的划分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旅游业概况。
教学难点:各旅游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旅游业概况。
教学方法
和手段
提问法、讲授法、自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5分)
讲授新课(80分)
第二节世界旅游区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分为东亚太、南亚、中东及大洋洲
亚洲全称“亚细亚”洲,意为“日出之地”,世界第一大洲。
东亚共包括18个洋岛和地区。
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经济发达、新兴工业国家、发展中国家
传统客源以欧美客源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内各国和地区互访游客人次上升。
南亚包括七国,锡金被印度合并,南亚地区旅游业起步晚,发展慢,起伏大。目前发展较好的是印度、斯里兰卡和尼泊尔。
指出介绍中东和西亚两地区的区别和联系
(补充)各部分的主要经济组织,如东盟、亚太经合组织,指出其对旅游业的影响二、欧洲地区
全称欧罗巴洲,意为“日落之地”。
基本情况:共45各国家和地区,分为东、西、南、北和中欧
主要经济组织欧洲联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等对其经济的影
2010年客源国教案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