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招募与管理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志愿精神的具体体现。志愿服务有一个最基本的中心思想,即个人或团体通过参加社会活动以促进社会和公共福利。它表现为个人或团体,为追求社会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志愿精神的感召下,自愿献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体力,通过志愿服务为他人乃至整个社会提供服务。非营利组织需要志愿者非营利组织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资金紧张、技术缺乏以及人力资源不足。为了完成组织的使命,非营利组织必须要尽力争取外部资源,通过寻求其他人的协助,以获得人力、技术以及免费的或低成本的产品或劳务,或者通过提供自己的产品以换取某种利益。对非营利组织来说,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建立一支拥有受过良好训练的,并且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灵活性的员工队伍,其中包括大量的志愿者。背景国外志愿服务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1、萌芽阶段:起源于19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2、拓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福利国家的出现促使志愿服务得到进一步发展。3、规范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志愿服务工作逐渐走向制度化和专业化。背景20世纪80年代:商学院的学生追求收益的最大化;“贪婪是种美德”。20世纪90年代:互助社会(Helpingsociety)注重社会参与。波士顿大学卡洛尔管理学院要求二年级的学生指导波士顿南部区域下层社会的8~14岁学生。学院的学生和波士顿南部的孩子都可以从这个活动中受益颇多。背景我国的志愿服务起步晚,仍存在着许多问题:1、缺乏社会支撑网络。2、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不足。3、受传统观念束缚。4、缺乏专业管理人员。日常型志愿者:在基金的支持下充当职员。管理型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领导层的成员,主要的计划者和直接策划者。项目型志愿者:参与项目或活动,结束后志愿服务告一段落。志愿者的类型非营利组织为了成功完成任务,必须得到别人可靠的帮助,并获得资源;当一个特殊地位的非营利组织要为寻求资助建立一个积极的平台必须给予资助者明确的或者含蓄的回报,因为要面对竞争;为了得到外界的帮助,非营利组织的营销人员必须让志愿者明白他们的收获要超过付出。面对志愿者:志愿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个人自愿参与,它是一种无私的行动,即自由参与那些提升公共利益的活动。志愿活动不应该被任何社会机构所强迫,志愿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获取钱财。志愿者分布在以下非营利组织:医院、政治团体、行业协会、艺术类团体、慈善机构、教堂以及社会改革组织。志愿者是影响大多数非营利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许多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服务;志愿主义有助于保持低支出,同时为高尚的人实现其信念和奉献其时间提供机会。志愿者的作用志愿者主义志愿者工作的分布(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
07志愿者招募与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