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庸问责活动心得体会.doc:..治庸问责活动心得体会“治庸问责”应达到五个目的: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推进“治庸问责”,以此正党风、转作风、树新风,从而建立一支党性观念强、作风过得硬,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为“四个XX”建设提供坚强保障。通过学习,笔者认为,开展“治庸问责”,应达到以下五个方面的目的。一是“励志”。一位年轻干部到基层任“一把手”,临行时向领导表态:上任后保证不出问题。可见,在有些领导眼里,重要的不是干事创业,而是千万别出问题。也就是说,为了不出问题,当官可以没有作为,没有目标,可以“庸”。这样的“为官之道”,表现形式多样:不学习,止步于既往的工作经验;不观察,看不到时代的巨变;不思考,满足于从本本到条条,机械照搬照抄;不用心,敷衍塞责,浅尝辄止,得过且过;不进取,缺乏忧患意识,自满自恋,取得了一点成绩就飘飘然。这些都可以归结为事业上满足现状、没有志气,或者暮气沉沉、志气不足。“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胜称王与其年轻立志分不开;“语不惊人死不休”,至高追求成就一代诗圣杜甫。“治庸问责”就要向那些没有志气、“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干部队伍开刀,树立其胸怀大志、敢于担当履职、敢于创造佳绩的工作豪气,使其争创一流、百折不挠、奋力开拓,以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去担当建设“四个襄阳”的重大使命。二是"提能”。有的同志干起事来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但就是效率不高,成绩不突出。原因何在?我想,主要是能力不足。好比汽车拉东西,想多载,就是爬不上坡。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明确了建设“四个襄阳”、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完成这一目标,每位党员干部要有非常之精神,非常之能力。这种能力源与不断的学习与思考。有些党员干部不愿学习、不思进取,致使知识与能力不适应工作需要,工作起来,思路窄、办法少。只有注重学习,才能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只有强化学习,才能提高正确执行政策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以“治庸问责”为东风,敢于查摆自己能力上的不足,始终牢记,学习无止境,奋斗无止境,善于在实践中历练自己,提高自己适应工作、推进工作、创新工作的能力。三是“明事明事”就是明确岗位职责。只有建立权责明确的岗位责任机制,才能把事情干得更出色。责任不明确、要求不具体、任务不到人,难以履责,也难以追责。拿老干部信访工作来说,老同志从寄岀信访件那一刻开始,每天都在翘首期盼,如果局系统信访接待人员不明确、程序不规范,老干部队伍能有今天的稳定局面吗?对岗位职责不明确,对工作流程不熟悉,就会贻误工作,影响部门形象,更谈不上出成绩、创业绩。开展“治庸问责”,就要结合实际,梳理部门职责及其内设机构职责,切实解决职能交叉重叠、责任不清和管理真空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制定各科室、各单位、各岗位职责,推动部门责任法定化;明确界定每个岗位的基本职责、工作流程和能力素质要求,实现岗位责任具体化;明确和细化各层级、职级的责任,实现责任层级清晰化;建立岗位之间、科室之间的责任链条,做到责任对接无缝化。四是“察绩”。一件产品,合不合格,标准好制定,检验起来很方便。党员干部工作绩效的考核,一直以来都是一项复杂的难点工作,特别是有些岗位,不能用一二三
治庸问责活动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