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杀猪》原文及翻译————————————————————————————————作者:————————————————————————————————日期: 篇一:文言文翻译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②,顾反为汝杀彘③。妻适市来⑤,曾子欲捕彘杀之④,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⑥。"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⑦。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⑨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⑩。"遂烹彘也⑾。选自《韩非子》,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1954年版注释①市:集市。②女还:你回去吧。女,同“汝”,人称代词,你。③顾反为女杀彘:等我回来为你杀猪。顾反:我从街上回来。反,通“返”,返回。彘:读"zhì”,意为猪。④(曾子欲捕彘杀)之:代词,指猪。⑤妻适市来:妻子刚从集市回来。适:恰巧。⑥特与婴儿戏耳:只不过与小孩子开个玩笑罢了。特……耳:不过……罢了。特,不过,只是。耳,同“尔”,罢了。⑦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⑧今子欺之:现在你欺骗他。子:你,对对方的称呼。⑨而:则;就。⑩成教:教育有效果。⑾逐烹彘也:于是就杀猪煮肉吃。译文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杀猪。他的妻子阻止他说:“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是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是等着父母教他,听从父母亲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是不能使教育有效果。”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书《孟德传》后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忠、万、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有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有以胜虎,而气已盖之矣。使人之不惧,皆如婴儿、醉人与其未及知之时,则虎畏之,无足怪者。故书其末,以信子由之说。译文:子由写的《孟德传》寄来了,我已经听说了这件事并且对此感到讶异,认为老虎畏惧不害怕自己的人,这道理似乎可以相信。但是世上还没有见到老虎而不害怕的人,就这样说这事有或没有,始终没有办法试验这件事。但我又听说忠、万、云安地方上有很多老虎。有个妇人白天把二个小孩放在沙上而(自己)在溪水中洗衣服,老虎从山上奔来,妇人很慌张地沉进水里躲避它,二个小孩子在沙上戏耍,神态依然如故。老虎细看了很久,去用头触碰(他们),希望其中一个能害怕,而小孩天真,竟然不知道惊怪,老虎也终于离去了。意料老虎吃人,必定先使他遭受威吓,而(对此)不感到害怕的人,(老虎的)威吓不就没有可以施加的地方了吗?有人说老虎不吃喝醉的人,必定要蹲坐着看守他,等待他醒来,是为了等他害怕。有人夜晚出门从外面回来,看到有东西蹲在他的门口,以为是猪狗之类的牲畜,用手杖击打它,(它)马上逃逸离去,到山下月光明亮的地方,乃是老虎。这些人不是有胜过老虎的地方,而是气势盖过它罢了。使人不害怕,都像婴儿、醉人和来不及知道他的时候,那么老虎就怕他,没有什么值得怪异的。所以在结尾书写,用来(让人们)相信采纳子由的说法。古文杀驼破瓮①昔有一人,先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父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④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翻译从前有一个人,先把谷子存放到了瓮中。一头骆驼把头伸到了这瓮中吃谷子,头被卡在里面无法出来。骆驼的头出不来以后,这个人为此事忧愁。有一个老人来告诉他说:“你不要忧愁,我教你一个方法,能让骆驼头出来,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出来了。”这个人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后来已经杀死了骆驼,又把瓮打破。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所耻笑。注释①选自《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高僧伽腽肭从修罗藏十二部经中抄录出譬喻,集为一部,共一百个故事。《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经真正譬喻故事只有98篇。它是一部以寓言譬喻故事演述大乘佛法的佛教文学作品,是佛教典籍中较为特别的一种。《百喻经》中的故事诙谐风趣,含义广博深刻,很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因而流传极为广泛。②昔:从前。③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④盛:存放。⑤以为忧
《曾子杀猪》原文及翻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