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卷心理学探新 2《洲)7 年
总第 101 期 1,SY C H O L O G IC A L E X P L O R A 皿O N 第 1 期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中国道家思想
何群群丁道群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沙41 佣81)
摘要:中国道家思想的中心价位是“自然”,“无为”足共这一价值追求的方法论的必然选择。
马斯洛人本心理学在价值取向和方法运用上都与中国道家思想有一定的相通之处,该文对两者间
的关联试作了列举分析,并考察了这两者的相关研究时于未来的意义。
关键词:道家;老子;“自然”;“无为”;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B84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的3一51 84 (2(X) 7)01 一以刃8 一04
1 智粗的碰摘即建立服从人的本性中派生出的价值体系,就可以
道家思想的中心概念是“道”,但“道”的根本属实现了”[2] 。可以看出马斯洛倡导的内在价值论,要
性是“自然”,自然是相对人为而言的,人为即所谓求事实与价值相符,而其事实是建立在对人性的自
“伪”,它的反面就是“无为”。因此,自然亦即“无然性的认同基础上的,比如他接受达尔文有关人与
为”,“自然”是老子思想的中心价值,“无为”则是实生物界有连续性的观点,以“似本能”的概念阐释人
现这一价值的行为原则或方法,因为是“自然”的价性,认为人的各种基本需要具有“似本能”的性质,这
值取向,决定了其方法选择上执行“无为”原则,也正些需要是人生而具有的,具有生物学的性质但它们
因为方法上的“无为”,确保了其价值的自然性。价是以潜能的形式存在,是需要给予满足的,它们迫切
值与方法必须是互相支持的,价值取向是灵魂,方法地需要实现,故其没有完全脱离道家的自然主义人
原则是保证。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中国道家思性论的价值观。他本人也在书中明确指出其人性论
想在价值取向和方法原则两个方面有着相通之处, 假定事实上“暗含着一个自然主义的价值体系”。
以下将列举分析两者的关联。 需求层次论与道家的“节欲”、“无欲”思想
价值取向上的相通“节欲”是指控制超出实际条件的生理需要,使
马斯洛的“似本能”、“内在价值论”与老子的其保持一定的度,按自然规律活动。“无欲”是指校
自然人性论正人的不合理需求,引导健康心理需求,发展自我实
老子的人生哲学是以其自然人性论为基础的, 现的需要。马斯洛的人本心理学指出病态的需要的
以自然之性作为人的存在的终极依据和价值归依。满足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快乐,只会暂时的轻松而
人性自然;道本自然的人性本体论;自然无为的人生已。马斯洛说:“满足病态的需要不会像满足人固有
价值论;“自然”是人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生存状态。的基本需要那样使一个人变得健康”[3] 。马斯洛看
马斯洛说: “不仅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到了需要和人的心理健康的关系,尤其是他区分出
的一部分,而且人必须与自然多少有那么一点同型基本需要与病态需要对人心理健康的不同作用,对
(这就是说近似于自然),以便在自然中能够存心理健康研究具有伟大贡献,并以超越性动机来说
活”〔’]。这句话简直就是对“道大,天大,地大,人亦明自我实现需要的性质及其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中国道家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