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收入与分配
3
专题三考向探究
当前全球经济背景和稳发展的措施,从发挥财政作用、注重社会公平等方面分析。
我国财政由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民生财政转变的意义。
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提高效率、实现公平。
运用税收有关知识,分析依法治税和依法纳税。
高考真题
材料一
2009年,国家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中小企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财政部负责人表示,2009年我国的财政可能“非常困难”,但民生仍然是财政投入的关键点。中央财政在2009年分别按月人均15元和10元的标准,提高了城市和农村的低保补助资金。
材料二
2009年1月,某市政府拿出1亿元财政资金,向特困户、退休市民、残疾人和在校中小学生等8类人员共67万人发放消费券,成人每人200元,学生每人100元。消费券可在400多家商家使用,不但能抵用同等面额的现金,还可以享受程度不同的让利折扣。
此外,各地还出现了其他形式的消费券。“混用型”消费券的资金来源是地方财政和企业让利,但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一定的现金混用。如游客每花40元现金,可以使用10元旅游消费券。“让利型”消费券的资金来源是企业让利,也与现金按一定比例消费。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有人认为,发行消费券对我国经济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有人认为发行消费券治标不治本,有局限性。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政府的责任和具体职能。(12分)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发行消费券对居民、企业和宏观经济的积极影响,并分析发行消费券的局限性。(14分)
(1)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在当前经济困难的特殊时期,加大对民生的财政投入,注重经济的平稳增长,是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支持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中小企业等,是通过经济调节、经济服务等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关注“三农”、提供社会保障、增加扶贫资金等,属于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范畴。
(2)积极影响:发行消费券会提高低收入居民的福利,刺激消费需求。能起到扩大企业严品销量的作用。消费券在短期内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刺激宏观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局限性:“财政型”消费券会加大政府财政负担:甄别消费券的发放对象会增加政府的执行成本:单独使用消费券消费会使居民把本来用于消费的钱储存起来,消费需求不一定扩大;发放消费券是短期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居民收入。
图1显示的是“橄榄型”或“纺锤型”收入分配结构。这种低收入和高收入者相对较少,中等收入者占绝大多数的结构比图2“倒金字塔型”稳定得多。我国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构建“橄榄型”或“纺锤型”收入分配结构。
图2
图1
热点透视
2009年7月4日,在首届全球智库峰会的全球储蓄与消费分论坛上,国家发改委收入分配司司长张东生指出,下一步国家将考虑从五个方面促进收入分配改革,包括①增加劳动力收入,②加强城市化进程,形成有利于国民增收的长效机制,③完善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的薪酬形成机制,④健全公民的社会保障制度,⑤加强城乡收入制度的再分配环节,更多向公共服务和社会领域倾斜。其根本点在于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并做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加强城乡收入制度的再分配环节。方向还是要坚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则。通过改革将进一步拉动消费,进而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分析
1、合理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其改革是完善我,从而更好地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2、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所以,坚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则。
4、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年来财政收入增长1000倍
1950年全国财政收入62亿元,,,60年间增长1000多倍。全国财政收入从1950年的62亿元到突破1000亿元大关,用了28年时间;从1000亿元到10000亿元用了21年时间;从10000亿元到60000亿元用了9年时间。目前我国一天的财政收入约为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全年财政收入的3倍。 60年来,财政支出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最大的变化是,财政运行模式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建设财政,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优先保障和改善民
【湖南师大附中内部资料】高中政治总复习课件:_(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