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学刊 2 00 0 年第 2 期
古代学术思潮
《吕氏春秋》的执一统众之术
李祥俊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 100875)
〔内容提要〕本文着重探讨《吕氏春秋》一书中为帝王治国提供驾驭臣民、巩固政权的执一统众之
术。《吕氏春秋》把用众与填势作为君王保持至尊权利的根本方法,而把正名审分作为控制社会各阶级、
阶层使之安分守己从而达到政治稳定的手段,在用人政策上亲亲与尊贤兼采,在价值取向上重义与尚利
并用。《吕氏春秋》从维护君主独裁制度出发,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广泛吸取先秦各家有关治道的理
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杂家”帝王术。
〔关钮词」《吕氏春秋》1 执一统众之术; 杂家
[ 中图分类号] B 22 9 [文献标识码〕 l文章约号 1002 - 382(20000 2- 0067- 04
公元前 241 年,在秦相吕不韦的主持下,由他的众多门客集体编撰了一部( 吕氏春
秋》,它成书于秦王朝统一中国的前夕,编写目的就是要为即将到来的大一统帝国提供治
国之策。由于中国古代政体基本上都是君主专制制度,所以君王个人驾驭臣民的所谓
“执一统众之术”往往成为政治理论中的核心问题。d 吕氏春秋》中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
论述这种执一统众之术,它所提出的方法综合了先秦各家思想,内容比较庞杂,但总目
的很清楚,就是要把各种方法全部合到一起为王者服务。(吕氏春秋· 审分览· 不二》
(下引《吕氏春秋》只注篇名) 篇中说: “夫能齐万不同,愚智工拙皆尽力蝎能,如出乎
一穴者,其唯圣人矣乎! 无术之智,不教之能,而恃强速贯习,不足以成也。”治国安民
要具备圣人的智慧,没有教养、不讲方式方法、仅凭暴力和习惯是干不了大事业的。
、用众、慎势的王权至尊理论
《吕氏春秋》认为,作为君王,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善于利用他人和他物,
并且把这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似顺论· 分职》篇中说: “先王用非其有如己有之,通乎
君道者也。”《孟夏纪·用众》篇中说: “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
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凡君之所以立,出乎众也。立已定而舍其众,
是得其末而失其本,得其末而失其本,不闻安居。故以众勇无畏乎孟责矣,以众力无畏
乎乌获矣,以众视无畏乎离娄矣,以众知无畏乎尧、舜矣。夫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
善于利用众人的利量是君王成功的基础,也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君王利用众人的力量还须有方法,《吕氏春秋》认为君王应顺应民众的欲望和要求,
在因顺之中求得自身的目的。《季秋纪· 顺民》篇中说: “先王顺民心,故功名成。⋯⋯
仁收稿日期」1999- 0 30
【作者简介〕李样俊.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思想史专业博士生.
万方数据
得民必有道,万乘之国,千户之邑,民无有不说。取民之所说而民取矣,民之所说岂众
哉? 此取民之耍也。”让人民得到他们所喜爱的东西,这样自然会蔽得人民的拥戴。《离
俗览· 为欲》篇中提出君王应通过顺应人欲来达到III人的目的,它说: “使民无欲,上虽
贤,犹不能用。⋯故人之欲多者,其可得用亦多; 人之欲少者,其得用亦少; 无欲者,
不可得用也。人之欲虽多,而上无以令之,人虽得其欲,人犹不可用也。令人得欲之道,
不可不审矣。善
《吕氏春秋》的执一统众之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