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专题讲座发言稿同学们,大家好!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从古至今,孝成为了衡量一个人善良与否的首要标志。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那么孝是什么呢?孝是我们成年人“常回家看看”的那份心意,孝是功成名就后的丰厚报答,孝是父母重病卧床时的细心照管。孝是东汉孔融四岁让梨,黄香九岁替父亲温暖冰冷的被窝,晋代王祥“卧冰求鲤”,晋朝吴猛恣蚊饱血。“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想必大家都听过“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故事吧。据说,乌鸦是一种通貌丑陋的鸟,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但他们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动物尚能如此,我们人类做得如何呢?2008年汶川地震中,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正甜蜜地睡在自己温暖的红底黄花的被子里,他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曾经发生过天崩地裂,他不知道自己身处瓦砾废墟,他不知道深爱自己的母亲已经悄然逝去,更不知道母亲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在母亲离开人世前,用颤抖的手在手机上留下一条未能发出的信息: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下来,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人世间,还有什么爱比这种爱更崇高更伟大呢?是的,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每个孩子抚养成人,这期间让人难以形容而又无法计数的心血。静心反思,我们又能回报父母几许呢?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敬长辈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二十四孝”是千百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动人故事。这里和大家讲讲晋朝吴猛“恣蚊饱血”。的故事。晋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吴猛。他是晋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年纪才只有八岁,服侍他的父亲母亲,已经是非常孝顺了。吴猛家里很贫穷,床塌上没有蚊帐。一到了夏天晚上的时候,蚊虫很多,嗡嗡的飞来,叮在他的皮肤上面,便任凭它饱吸自己的血液。小孩子家细皮嫩肉的,蚊子都集聚在他身上,且越聚越多。虽然叮他的蚊虫很多,吴猛总不用手去驱赶它的,这是什么缘故呢?你们仔细的替他想想。你们说对了,他是怕驱赶了蚊虫,蚊虫丢掉了自己的皮肤不叮,必然就会去叮咬自己的父亲母亲了。多么孝敬和体贴父母的孩子呀!用自己的身体换来父母香甜的睡眠。小小的年纪就这样体贴父母,确实让我们感动。我们要向吴猛学习,体贴父母,报答我们父母的养育之恩。 古人的孝感天动地,今人的孝同样为人称道。2014年 被评为“最美 孝心少年”的梁维月,5岁时,妈妈不堪清贫,离家出走。不久后,弟弟因为青霉素中毒,成了聋哑儿童,又过了三年,爸爸在一次饮牲口时不慎摔下山崖,造成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年仅八岁的小维月就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已经瘫痪八年的爸爸没有
孝讲座演讲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