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先秦秦汉阴阳五行思想之探析.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管子学刊 2003 年第 1 期
古代学术思潮
先秦秦汉阴阳五行思想之探析
王继训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69)
〔摘要」中国古代一向就有很深的阴阳五行的思想传统。可以说从殷、周以来便长期在思想文化史中占据着统
治的地位。但在近些年讨论我国传统文化的专著和论文中,阴阳五行思想的研究却被忽略了。有鉴于此,本文仅就
一孔之见,谈谈先秦秦汉时期的阴阳五行思想,并辨析于后。
【关键词l 阴阳; 五行; 神权; 王杖; 探析
〔中图分类号] K233 [文献标识码I A [文章编号] 1002- 382(200301- 0047- 05
一般认为,阴阳家派生于儒家。〔’〕郭沫若也持同样的观点。[2) (《十批判书》) 其实阴
阳五行学是先秦诸子中的一个独立而重要的学派,有着自己漫长的发展历史。阴阳与五
行的思想是分别发生的,它们的产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民族心理和地域背景。两者的关
系,经历了一个由阴阳自阴阳、五行自五行的分离状态到“合流”的过程。“阴阳”一
词最早见于金文中,不过当时只是在原始意义上的连用而已。阴阳概念开始被用来解释
为“气”,是在《国语·周语》里。《国语·周语》有: “气无滞阴,亦无散阳。阴阳序次,
风雨时至。”“五行”一词则出现在《尚书·洪范》篇。武王克殷以后,问箕子以天道,
箕子答武王问。其言曰: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日土。水曰涧
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爱稼墙。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以
革作辛,稼稿作甘。”这段文字表明《洪范》中的五行思想还处于原始科学的萌芽,并
没有上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先民创造阴阳、五行之后,便不断地对阴阳和五行间的相
互关系进行思考和探索。首开阴阳与五行“合流”之先河的是史伯(伯阳父)[31 “夫和
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
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川((( 郑语》) 韦昭注曰: “杂,合也”。又: 周
幽王二年,径、渭、洛三川发生地震,“山崩川竭”。其言曰: “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
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
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阳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 (《周语》) 这
些材料表明,时人已经看到阴阳与五行并存的情况,并用自然界中的“阴阳”二气的消
长对比来解释地震这类灾异的现象,同时又用金、木、水、火、木“五行”的排列组合
[收稿日期J 2002- 10- 20
〔作者简介] 王继训(1971一),男,山东临沂人,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后。
万方数据
来说明世界万物的构成,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然而此时的阴阳五行思想毕竟还是很
零碎的,仅限于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解释。《管子》将阴阳五行息想引入社会领域,并
使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管子》中,五行说已经同阴阳说“合流”,并真正地结束
了长期分离的状态,这说明阴阳五行说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新的理论层面。作者
开始把阴阳五行套用到人事上来。在《五行》篇中就有“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
的记载。《四时》篇更是明

先秦秦汉阴阳五行思想之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