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学刊 2004 年第 1期
齐史研究
姜太公封齐的历史背景及治国方略的提出
宫源海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 255049)
〔摘要」姜太公由周武王分封到齐地做国君。姜太公根据此地的地理条件和人文风俗,因地制宜提出了与其他诸侯国不同的治国方
,其定了良好的开局。
【关. 甸1 姜太公;封齐;历史背景;治国方略
r 中圈分类号1K20 r文橄标识M I r3LiKl/ * Il002 - 3a28(2004)01 - 0029 - 0
至于无棣(今河北盐山南宣惠河一带)”。目的,“以
一、齐地地理环境与姜太公封齐的历史背景
夹辅周室。”(《左传·倍公四年》)
( 一)齐地地理环垅 3 .齐地的水利
1 ,齐地称谓的由来齐都临描城,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摘区的齐
齐地在商代属东夷。少昊时有爽鸡氏,虞、夏都镇。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8019'30" 118022'
时有季茹,汤时有逢伯陵,殷末则为蒲姑氏,而到 30",北纬36050'30" 36054',属暖温带气候。齐都
姜太公。因姜太公到此建立政权,又因天齐渊之城的东面,是贯穿南北的水利大动脉—描河口淄
名,故产生齐国或齐地。世界原本混沌一团,黑暗河从发源地到人海口,全长估计约200多公里。淄
与光明俱在,邪恶与正义共存。盘古开天地,不仅河古称淄水。据历史考证,其发源地为原山(今莱
创出了一个天、地、人的三维空间,更重要地开启芜东北),自发源地到临淄,两山夹峙,河道比较稳
了华夏文化与文明。神主宰上苍,人主宰世界。天定,故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临淄以上,淄河水道
人合一,人是神灵的主人。人类诞生以来,战争应大致与今天相同。临淄以下的淄河水道,春秋战国
运而生,军政一体,成为战时的政权组织;政军一时期淄水至齐都临淄东、(春秋纪国地,齐灭纪后
致,演变成战后的政权体系。人类经过原始社会, 称安平,今青州市西北)东北注人一水淀(秦汉称
尧、舜禅让,禹建夏朝,经商到周的政权更迭,留给巨定),北出淀北流汇时水,东注于海。据今人考
后人新的政权体系,分封与建国。姜太公本是周文证,由于行政区划的演变,淄水的正源,当属淄博
王的重巨,因佐周有功,被封于营丘,即今临淄齐市博山区的石马支流。淄水未断流时,像一条白色
都,经建诸侯国,作为周王朝的护国屏津。从此开的银带,在山峡之中蜿蜒穿引,流至临淄区牛山樱
启了春秋首霸、战国七雄,近800年的辉煌历史。山脚下,东拐弯而去,至临淄区齐陵镇刘家终村
2 .齐初班域北,现在的胶济铁路桥以西,便是当年闻名的天齐
姜太公初封于齐时,其班域为方百里。除齐地渊遗址。
之外,周天子赋予“五侯九伯,女实征之”的权利。在齐都故城西南约5公里处矮槐树村,是为乌
征伐的范围达“东至于海,西至于河(指古黄河,流河的发源地。齐都的西部、西北部,依次是东南西
经今河北武强、束鹿、宁晋、巨鹿、魏县及河南滑北走向的混水和西南东北向的时水及济水。乌河
县一线〕,南至于穆陵(今临胸东南大砚山上),北水西北向而流,汇合人西南东北向的时水,与淄水
1 收藕日期] 2003 - 01一15
〔作者简介1宫抓海(1955 一),男,山东捆博人,
公封齐的历史背景及治国方略的提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